第418章

关灯
段融的说法这三匹布应该是极其稀有的印度棉布。

    之所以说稀有,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中原地区尚未引种棉花。

    而闽、广地区的木棉则主要是填充衣物用来保暖的,并不适合纺织。

    所以在后世极为常见的棉布在汉末还属于稀有的舶来品。

     蔡吉作为穿越者心知棉花和棉布最迟终将在唐朝传播到中原,并在宋朝得到普及。

    考虑到这是一条不错的发财之道。

    蔡吉便向段融询问道,“伯明。

    可否将贝吉引种至中原?” 听闻蔡吉有心在齐地引种棉花,段融不禁面露难得道,“回君上,交州倒是有木棉。

    然木棉喜湿热,恐难移栽中原。

    ” 蔡吉听段融这么一说,也觉得有些道理。

    毕竟引种外来物种总得先有个过渡。

    且见她低头沉思了片刻又向段融提议道。

    “伯明言之有理。

    却不知南方可有无主之地,或可用来试种身毒吉贝。

    ” “南方无主之地?”段融经蔡吉如此一提醒。

    顿时脑中灵光一闪。

    下一刻就见他回过头冲着一个年约三十的壮实男子招呼道,“安章,汝曾言会稽东南有巨岛,岛上可有人烟?” 被称为安章的男子赶紧走出人群抱拳道,“回东主,巨岛去郡二千里。

    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环山,山中居有山夷,人皆髡头,穿耳,夷酋各号为王。

    ” 蔡吉根据男子的描述大致可以判断段融等人所说的“巨岛”多半就是台湾岛。

    于是她又跟着求证道,“此岛可又称夷州?” 安章先是微微一楞,旋即心悦诚服地拱手道,“君上英明,闽人确实称此岛为夷州。

    ” 蔡吉听罢对方所言心中顿时就有了底。

    台湾与闽越地区的民间一早就有往来。

    历史上孙权正是听说夷州有数万人家,掳来可以补充民力,扩大兵员,所以才在黄龙二年(230年)春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澶州”。

    当时孙权的这支部队在台湾驻扎了大约一年时间,后因军士水土不服才返回大陆。

    蔡吉的目标不在于掳掠人口,而是打算在台湾岛的北部开设港口建立一个据点。

    该据点一方面可以为南下的商队提供补给,另一方面也可试种一些商队从东南亚引进的农作物。

    此外台湾岛气候怡人十分适合种植甘蔗,其在后世有“亚洲糖缸”之美誉。

    倘若能在岛上开拓出甘蔗种植园,那蔗糖必将成为齐国另一项特色产品。

     越想越觉得方案可行的蔡吉立马便向段融点头指示道,“此岛可用。

    伯明,汝速组建船队,浮海夷洲开港建寨,若能种出贝吉、香料、甘蔗等物,则日进斗金不在话下。

    ” 段融听罢蔡吉为其描绘的诱人景象,不禁也随之跃跃欲试起来。

    莫看这位段家大老爷已经年过四十不再亲自领队出海,段家的船队却是已然由十年前几条海船发展壮大到了大小近百余艘海船。

    商队最远一次甚至到达了印度洋上的黄支国,段融所赠的三匹蜡染棉布就是自黄支国购得的珍品。

    至于刚才被段融点名的顾安章则是专替段家走南洋路线的船老大。

    也正因为如此,段融才能深切体会到蔡吉的良苦用心。

     须知夷州虽与会稽郡相隔两千余里,但相比黄支国等海外番邦,夷州离中原还是比较近的。

    倘若如蔡吉所言将海外番物移栽到夷州,那将意味着商队能缩短一半甚至八成的路程得到海外奇货。

    而且蔡吉的诸多奇思妙每次都被证实是有的放矢。

    故而段融相信蔡吉选择在夷州开设港口必然能如其所言让段家发一笔大财。

     有道是富贵险中求,汉朝人可以为了海外奇珍异宝可以驾驶帆船乘着季风花上大半年的时间由太平洋远航到印度洋。

    在离大陆两千里外的岛屿上开建港口之类的粗活自然也难不倒汉朝的商人。

    就见段融拱手一拜道,“诺,臣必不负君上重托。

    ” 蔡吉得了段融承诺心情大好,旋即素手一挥道,“今日乃仲苗与阿九大喜之日,浮海建港之事稍后再议。

    ” 众人听罢蔡吉所言,或是在心中暗暗盘算如何在即将筹建的夷州港中分一杯羹,或是转而向两位新人道喜,更有甚者还有好事之徒聚在一块儿交头接耳地筹划起如何闹洞房来。

    偌大个正厅刹时便沉浸在了一片欢腾之中。

     蔡吉坐在主坐上,饶有兴致地环顾着四下氤氲的灯光中行着酒令的男子,笑着花枝乱颤的妇人,抢着喜糕的孩童,乃至枯坐在一旁脸上似乎焕发出光彩的段奎。

    面对此等热闹祥和的景象,一股从未有过的满足感在她的心中油然而生。

     下一刻坐在蔡吉身旁的林飞与铃兰不约而同地听到他们的君上兀自呢喃道,“此乃孤之所欲也。

    ” 第八节医署病坊 蔡吉有孕在身不便饮酒,故而仅在喜宴上逗留了片刻,便离了段府摆驾回宫。

    却不曾想她刚一回宫,便有内侍来报,说是华太医已在內苑候驾多时。

    蔡吉这才想起自己今日还没做例行现场。

    于是她一面遣人召华佗觐见,一面则在侍女的服侍下迅速洗漱更衣。

    待到蔡吉净过手面,换上常服,坐上软榻,恰好内侍领着华佗进得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