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关灯
铠千具?!君上真乃大手笔!” 然而鲜于辅的大嘴巴之举却是引起了庞统的不满。

    在庞统看来“玄甲骑”乃是君上的杀手锏理应对外保密才是。

    那能容得鲜于辅随意炫耀。

    莫看现在的庞统蓄了胡须从外表上看成熟稳重了不少,可少年得志的他在人情世故方面终究还是记少了几分圆滑。

    眼见鲜于辅泄露了玄甲骑的具体信息,庞统当即把脸一沉,毫不客气地警告道。

    “玄甲骑乃君上钦点之精锐,未成军前不可妄论。

    ” 其实鲜于辅也是看在场诸人皆是齐*政要员的份上,方才随口提起了玄甲骑之事。

    此刻听罢庞统所言。

    他业已意识到自己可能多嘴了。

    不过鲜于辅终究是一郡太守,被二十多岁的庞统当众告诫。

    面子上多少有些过不去。

    好在旁边的田豫眼见气氛不妙,赶紧打了个圆场道,“在场诸君皆是齐营重臣,谈及玄甲骑倒也无妨,然切不可外传。

    ” 鲜于辅得了田豫送上的台阶下,自是连连点头称是。

    庞统则只是做事严谨,并非刻意针对鲜于辅,所以他也跟着话锋一转缓和了一下气氛道,“卢龙军与骁卫各有千秋,君上已为骁卫备下皮铠五千具、弓八千张、箭矢百余万,不日便会运抵幽州。

    高将军大可在此潜心练兵。

    ” 得知蔡吉已为骁卫备下了如此多的物资,高览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张辽玄甲重骑固然是堪称铁之洪流,但凭借五千皮铠、八千张弓、百万箭矢,他高览照样也能打造出一支快如疾风的突骑劲旅。

    说到底不管是突骑也好,玄甲重骑也罢,都需要有一定的财力做后盾才能成军。

    历史上没有寇询在河内的经营,就不会有幽州十郡突骑的风光。

    一如当下齐国同时坐拥幽州的马场与青州的财力,方才给了蔡吉组建玄甲重骑的底气。

     而就在高览暗自盘算接下来该如何将面前的这六千兵马操练成合格的突骑之时,忽见一员小校急匆匆地赶来报信道,“禀使君,辽东急件!” 庞统自那小校手中接过急件拆开一看,两道八字眉顿时就拧成了疙瘩。

    一旁的田豫见状赶紧探问道,“士元,辽东出何事也?” “子泰来信,说是在高句丽发现了逆贼袁谭的踪迹。

    ”庞统边说边将手中的急件捏做了一团。

     田豫等人听闻袁谭出现在高句丽顿时为之一惊。

    这倒不是说袁谭有多厉害,而是众人皆知在袁大公子的身边多半会有郭图与其狼狈为奸。

    而一提起郭图众齐将可就无法等闲视之了。

    从昔年征讨孔融到后来的白狼之围,这位老先生十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与蔡吉做对。

    有道是君辱臣死,郭图让蔡吉在白狼河畔吃了偌大个亏,齐营文武又岂能容他苟活于世。

     这不,得知郭图可能流窜到高句丽,张辽立马把脸一虎杀气腾腾道,“余这就点齐兵马向高句丽王讨要袁、郭二獠!” 眼见张辽起了动武之心,熟知辽东人物风情的田豫赶紧出言相劝。

    “文远将军稍安勿躁。

    眼下尚无实证证明袁谭在高句丽,若高句丽王矢口否认此事,将军真要大动兵戈乎?” “动兵戈就动兵戈,卢龙军岂会怕他高句丽!”张辽冷哼了一声傲然道。

     田豫见说不动张辽,便向庞统使了个眼色,希望其能说服张辽莫要意气用事。

    庞统当然也不同意张辽贸然用武力向高句丽施压。

    不过这并不代表庞统就怕了高句丽。

    事实上眼下高句丽国比不得后世南北朝时代的鼎盛时期,这个位于苦寒之地的小国虽是野心勃勃。

    却碍于实力有限始终无法挺进辽东半岛。

    不过高句丽能在历史上几经起死回生总有其过人之处。

    首先相比乌桓、扶余、鲜卑各族。

    高句丽人特别善于筑城,其国都“丸都城”就直接修建在起伏险峻的丸都山上。

    整座山城环山为屏,山腹为宫。

    谷口为门,占尽地利。

    再来就是高句丽国位于后世的吉林地区,当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降临时,没有准备的入侵者必会倒于冬将军的靴下。

    正是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

    庞统才坚信光凭武力施压并不足以威慑高句丽,唯有将此蛮夷小国狠狠教训一顿。

    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齐国逐鹿中原的后顾之忧。

     想到这儿,庞统立马接着田豫的话茬向张辽进一步劝说道,“区区高句丽断不是卢龙军之敌,然其国都地处丸都山之巅。

    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若高句丽王坚守都城。

    静候大雪封山,则届时卢龙军必死伤惨重。

    无功而返。

    ” 张辽听完庞统一番推心置腹的分析,亦不得不承认眼下确实不是同高句丽人耍横的好时节。

    只是想到袁谭、郭图二人此刻就在高句丽,张辽终究还是有些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