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摊牌
关灯
小
中
大
待时间里面,我与何镜彦都在做什么?
基本上,什么正事都没做。
喔,应该是这么说,与「寻找林乘风灵魂和何镜彦身体」相关的正事都没啥做,但一些琐碎平凡的交际应酬间事,倒是做了不少。
这些交际应酬间事,就是和林乘风的爸妈聊天吃饭,陪林乘风的妹妹逛街购物,还有与林乘风的姑叔舅婶、堂表兄弟姊妹们之类的聚会。
这些社交行程,大多是林乘风父母联络与安排的,除了陪林璇芸逛街这件事是例外。
林乘风的父母应该也是好意,希望藉由多一点相处、以及多一点的亲戚协助,来唤回林乘风失落的记忆;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林乘风的躯壳当中,现在所寄住的灵魂并不是林乘风本人的,所以现实情况是他们儿子与各门亲友见面见得再多,也无法让何镜彦变成林乘风、也无法让何镜彦想起关于林乘风的任何事。
所以,可惜了林乘风的父母这三天的努力,终究会是徒劳无功。
不过,也不能算是全无收穫,我感觉某些层面来说,这些交际聚会还是有某种程度的助益在。
一小方面的助益,是让林乘风的父母两人,颇有一种「儿子好不容易失而復得」的感觉,从而喜悦满足。
另一个,更大方面的助益,反而是何镜彦自身的受益,那就是......他像是获得了一个真正完整的家庭! 何镜彦与林乘风父母的互动,在我看来,一开始是不得不为的演戏而已,到了后来,似乎却有了发自内心的诚意......他好像真的觉得林乘风的父母还不错,觉得当他们的儿子还不错......觉得成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还不错...... 我似乎能够理解这种心境的转变,因为对于单亲家庭出身的何镜彦来说,或许「一个完整家庭的天伦之乐」,是他自幼即嚮往、却始终不能获得满足的愿望。
而如今,却在林乘风的家庭里,他获得了愿望的实现。
那我在这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我当然还是继续扮演着「林乘风的女朋友」囉~ 而且,我与林乘风的父母及妹妹都相处愉快,我感觉自己角色扮演地愈来愈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愉快欢喜...... 只是我愈来愈搞不清楚,我之所以愉快的原因、那之所以能够让我欢喜的理由,是因为被当成了「林乘风女朋友」的关係,还是「何镜彦的女朋友」...... 转眼之间,到了黄石建设记者会的那一天。
这场记者会,租用了一个类似于机关礼堂的场所来举办,场地大小大概接近于我们学校的篮球场,估计可以容纳三四百人左右。
到场参与的人数,包括工作人员与记者在内,粗估也差不多是三百多人。
这个规模说大应该不大,说小可能也还不小,我感觉跟我以前参加过的漫画家签名会差不多人数,然后略少于二线歌手的新歌发表会,当然又更少于当红歌手的歌迷见面会。
我之所以会这样胡乱比较的原因,是因为我对于这种记者会场合,其实没有什么概念,到底这样人数算多、算少还是算合理,又到底这则新闻算是重要还是不重要的,我是完全不了解。
老实说,对于
喔,应该是这么说,与「寻找林乘风灵魂和何镜彦身体」相关的正事都没啥做,但一些琐碎平凡的交际应酬间事,倒是做了不少。
这些交际应酬间事,就是和林乘风的爸妈聊天吃饭,陪林乘风的妹妹逛街购物,还有与林乘风的姑叔舅婶、堂表兄弟姊妹们之类的聚会。
这些社交行程,大多是林乘风父母联络与安排的,除了陪林璇芸逛街这件事是例外。
林乘风的父母应该也是好意,希望藉由多一点相处、以及多一点的亲戚协助,来唤回林乘风失落的记忆;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林乘风的躯壳当中,现在所寄住的灵魂并不是林乘风本人的,所以现实情况是他们儿子与各门亲友见面见得再多,也无法让何镜彦变成林乘风、也无法让何镜彦想起关于林乘风的任何事。
所以,可惜了林乘风的父母这三天的努力,终究会是徒劳无功。
不过,也不能算是全无收穫,我感觉某些层面来说,这些交际聚会还是有某种程度的助益在。
一小方面的助益,是让林乘风的父母两人,颇有一种「儿子好不容易失而復得」的感觉,从而喜悦满足。
另一个,更大方面的助益,反而是何镜彦自身的受益,那就是......他像是获得了一个真正完整的家庭! 何镜彦与林乘风父母的互动,在我看来,一开始是不得不为的演戏而已,到了后来,似乎却有了发自内心的诚意......他好像真的觉得林乘风的父母还不错,觉得当他们的儿子还不错......觉得成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还不错...... 我似乎能够理解这种心境的转变,因为对于单亲家庭出身的何镜彦来说,或许「一个完整家庭的天伦之乐」,是他自幼即嚮往、却始终不能获得满足的愿望。
而如今,却在林乘风的家庭里,他获得了愿望的实现。
那我在这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我当然还是继续扮演着「林乘风的女朋友」囉~ 而且,我与林乘风的父母及妹妹都相处愉快,我感觉自己角色扮演地愈来愈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愉快欢喜...... 只是我愈来愈搞不清楚,我之所以愉快的原因、那之所以能够让我欢喜的理由,是因为被当成了「林乘风女朋友」的关係,还是「何镜彦的女朋友」...... 转眼之间,到了黄石建设记者会的那一天。
这场记者会,租用了一个类似于机关礼堂的场所来举办,场地大小大概接近于我们学校的篮球场,估计可以容纳三四百人左右。
到场参与的人数,包括工作人员与记者在内,粗估也差不多是三百多人。
这个规模说大应该不大,说小可能也还不小,我感觉跟我以前参加过的漫画家签名会差不多人数,然后略少于二线歌手的新歌发表会,当然又更少于当红歌手的歌迷见面会。
我之所以会这样胡乱比较的原因,是因为我对于这种记者会场合,其实没有什么概念,到底这样人数算多、算少还是算合理,又到底这则新闻算是重要还是不重要的,我是完全不了解。
老实说,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