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已多风雨(中)

关灯
从老金头去世到现在,已经有36年了。

    在这期间,西皇城根的宅子中,发生了许多事情。

     刘老师夫妇走了,带着他们的小儿子刘汗青,在首都和平解放前,被裹胁到了湾湾。

    他们的大女儿刘菡雯,在孙家2万美金的资助下(得到老金头遗产的孙家,还是非常富裕的),正在欧洲留学。

    曹天宝将情况写信告诉了她。

    刘菡雯没有回国,直接从欧洲去了湾湾,找到了他的父母和弟弟。

    这些年,通过香江郑子芸家的中转,刘家和孙、曹两家书信联系一直没有中断。

     转业归来的孙承和曹大厨,又干起了自己喜欢的老本行。

    孙承在首都房管局工作,正处级,带工程队进行公共设施的修缮。

    曹大厨则是正科级,去了华北楼饭庄当店长。

    孙承的妻子姜秀萍早他们一年就在教育局工作了,后来还把出了哺乳期的郑子芸拉了进去。

    她们和其他同志组成的工作队,十几年如一日,在首都的农村开展扫盲以及适龄儿童入学的宣传教育。

    其间,她们先后多次荣获了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主席和总理的亲切接见,这也是孙、曹两家在十年特殊时期,没有受到迫害的根本原因。

     小院中又出现了新的面孔,孙家老三,孙承的小女儿孙卫红,与曹勇的妹妹曹月,先后脚地出生了。

     有生就有死,这是生物的客观规律。

     小院中的4位老人,先后病逝了。

    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孙承,因公牺牲了。

     那是在曹勇去往香江的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夏天,一个狂风暴雨的傍晚,孙承带队在某部委的办公院中进行危房抢修。

    房子旁一棵大树的树枝被风刮断,压在本已岌岌可危的房顶上。

    房塌了,身先士卒进行工作的孙承牺牲了,终年48岁。

     孙承是小院中的主心骨,他的离世,仿佛天塌了一样。

    当时事发突然,姜秀萍郑子芸的工作队,还在远郊的山区里工作,一时联系不上。

    孙家老大孙卫国,在水木大学土木工程系,准备上最后一年学,现在正利用假期,在跟着工程队实习。

     院中就剩下准备上高三的孙卫民和小学刚刚毕业的孙卫红、曹月三个小的,在家过暑假。

    这时,平时闷声不响的曹大厨挺身而出。

    接到消息的他,没有慌乱。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一边陪伴、安抚三小,一边妥善安排好孙承的后事,直到其他人得到消息,陆续赶回家中。

     几天后,在八宝山首都革命公墓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