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时代的宠儿……肥猪肉

关灯
店卖肉的师傅与食堂打饭的师傅,那可是万万得罪不起的人。

     孙、曹两家虽然粮票不太富裕,但肉是不缺的。

    孙卫国两口子都在中央级的单位工作,食堂伙食要比别的单位好很多。

    曹大厨就不用说了,他看肥肉都看腻了。

    两个奶奶已经退休了,上了年纪的人对肉食兴趣不大,两个姑姑又都在大学住校。

    所以,家里真正馋肉的,就是孙大海。

     重生前的孙大海,就是一只肉食动物。

    重生后,虽然再次吃到了看似肥腻实则喷香的真正的土猪肉,但已经多年习惯吃瘦肉的孙大海,对白花花的一片,还是敬谢不敏。

    曹大厨在华北楼上班,经常会有郊区的农民,把打到的野物或捞的鱼虾拿去卖。

    这些不要票的肉食,被不差钱又好烧菜的曹大厨,隔三差五地买回家做了,大多是喂了孙大海,以及跑回家打牙祭的曹月。

     顺便提一句,孙卫红离家去上大学前,无意中说出了曹月考农大动物科学专业的真正目的。

    原来,吃货曹月的伟大理想是,改良所有自己爱吃的动物品种,使之更加好吃。

    说漏嘴的孙卫红,被老羞成怒的曹月追杀了好几天,直到她逃到沪市才罢休。

     在孙大海上小学后,他就开始对家里的许多生活习惯,不动声色地做出了一些影响和改变。

    一方面是要让家人接受重生后的自己,另一方面则是要提高家里的生活质量。

    “我重生,是回来享福的,不是遭罪。

    ”孙大海如是想。

     曹大厨小时候拜师所学的是满洲菜,真正的满洲菜,更像是精致化后的东北菜。

    现在他工作的华北楼,是传统鲁菜风格。

    郑子芸还教过他一些粤菜的做法。

     孙大海也不算白吃,前世就会做饭的他,也把未来将要流行的一些经典菜品教给了曹大厨。

     去年秋天,大舅李大龙和表哥李建,借生产大队的三轮手推车,给家里拉来了一大桶活鱼,足有十多条,主要是草鱼。

    鱼不算太大,最大的也不超过4斤。

    曹月在前年上大三时,参加了农大的“北方稻田养殖”科研小组,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朴素人生观,曹月联系到了她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钱家川村,作为科研试验点。

    一年过去了,在丰收的季节,科研小组组织村民收割水稻,排水捉鱼,在统计试验数据与保存样品后,将水稻和鱼交还给生产大队。

    粮食是要上交国家大部分的,而鱼则被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