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
关灯
小
中
大
神色同样微妙,低着声音说,“因其为圣上和公主的母族,圣上只落罪主犯,抄家摘权之后,便将宁家撵出了上京,命其举族迁居浔乡,未得圣令,族人永世不得进京。
” 当年凌君汐被萧阙暗害后,下落不明三月余,这期间军心散乱,节节败退,后来她忽然归军,骁勇更胜,以极短时间内一路向南打到了近海,而后事定,她未等萧旸明诏,只带近卫又秘密回了上京,冲进府中杀了当时还是廷王的萧阙。
此等张狂行事!谁都没有料到。
萧阙死得突然,宁家压错了注,已是落败。
萧旸也终于掌得大权,开始清算他在萧阙和宁家压制下受过的屈辱。
这些事,安逢自然知晓,就连在他看的话本之中也有提及,安逢道:“十几年了,宁家为天子母族,怎可甘心屈居远乡,想必是想求得圣上宽宥,以血亲厚情动之。
” 凌初点头:“前些时日宁家家主书表禀上,信中陈情悔过,望圣上垂怜,能举荐族中一个晚辈能进京做个小小官员。
” 安逢对宁家印象不算好,更何况圣上能对宁家有什么念想?别说是少时就离开宁家进了宫,就连没进宫之前,都还是受族人欺负的,怎可能真应了? 圣上再仁厚,总不会心慈到这种地步吧。
安逢不解问道:“圣上有意宽恕宁家?可又顾忌娘亲,让公主来问?还是……是让娘亲去回绝?” “恐怕不会回绝,”凌初眉心微紧,声音低了些:“宁氏一族子嗣绵延,晚辈争气,出了个人杰,聪颖才高。
”他知道安逢喜爱看的话本有哪些人,就多说了几句,“也不知是不是宁家刻意传的,去年便有人赞此人文能比墨文居士,武能比忠常将军。
两位前人在圣上心中份量不轻,圣上显然被传闻所动。
” 安逢闻言,也没见高兴神色,他愣了好一会儿,面色并不太好,道:“借墨文居士之名,真是好大的口气……就不怕更惹恼了圣上?” 第四十二章神人奇将 当今圣上萧旸并非是先帝最先属意的储君。
先帝萧常世后宫无妃无子,从旁系中过继了一个孩童,取名为安,躬身抚育十余年。
皇太子萧安英慧聪敏,十五便御马征南,军才非凡,为人温和恭谦,宽以待民,可称圣德。
可惜太子忽染疫病,于回京途中薨逝,先帝中年丧子,心绞恸哭,病缠于榻,不得不尽快另立储君,择廷王萧阙。
宁氏一族曾先后出过数位王妃皇妃,却从未出过皇后,夷帝昏聩宠奸,后宫得宠妃子数不胜数,后来萧常世践阼,不纳妃立后,后宫空无一人,只指了宁家一女做太子妃。
皇太子还未成婚便身殒,这段婚事夭折于前,也折断了宁家想做帝王亲家的路。
太子薨殁,萧阙风光,圣成帝放权于他,宁家见势也暗地里扶持相助,他手中实权渐握,频立军功,储君之位他唾手可得,几乎已是囊中之物。
萧阙名势煊赫,炙手可热,正是得意之时。
宫中忽传出消息,圣成帝不急立储,反而要宣萧氏王族十五以下所有子弟进宫。
此举怕是想要另教出一个储君。
最先只是传言,传得风风火火,却无人敢信,而后才真下了诏书。
此诏一出,举朝哗然,要人未及束发之龄的条件像是一条斥责的鞭子,狠狠抽了已经年满二十的萧阙一个耳光! 此意只差明说萧阙一辈子都无缘帝位,要谁都不会要他。
有人说萧常世因丧子而失智,萧阙并非无能,何苦再教一个太子,也有人说皇太子萧安是被萧阙所害,帝王有疑却苦无证据,咽不下这口气,还有人说萧常世只是喜欢养儿作皇储,不甘心地要再养一个。
说什么的都有,京中传言愈烈,还有些似是而非的宫中秘辛,说当年萧常世为了登上帝位弑父杀兄,老来丧子是老天报应,也还有说萧常世并非萧氏正统,萧氏晏朝早已亡了的逆上之语。
总之就在这纷乱之中,宁家又瞧见了出路,大族支系众多,也有族女与萧氏皇族缔结姻亲,算上偏远的,族谱上十五以下的皇室儿孙足有三位。
其中一位便是萧旸,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无权闲王的遗腹子,那个长在宁
” 当年凌君汐被萧阙暗害后,下落不明三月余,这期间军心散乱,节节败退,后来她忽然归军,骁勇更胜,以极短时间内一路向南打到了近海,而后事定,她未等萧旸明诏,只带近卫又秘密回了上京,冲进府中杀了当时还是廷王的萧阙。
此等张狂行事!谁都没有料到。
萧阙死得突然,宁家压错了注,已是落败。
萧旸也终于掌得大权,开始清算他在萧阙和宁家压制下受过的屈辱。
这些事,安逢自然知晓,就连在他看的话本之中也有提及,安逢道:“十几年了,宁家为天子母族,怎可甘心屈居远乡,想必是想求得圣上宽宥,以血亲厚情动之。
” 凌初点头:“前些时日宁家家主书表禀上,信中陈情悔过,望圣上垂怜,能举荐族中一个晚辈能进京做个小小官员。
” 安逢对宁家印象不算好,更何况圣上能对宁家有什么念想?别说是少时就离开宁家进了宫,就连没进宫之前,都还是受族人欺负的,怎可能真应了? 圣上再仁厚,总不会心慈到这种地步吧。
安逢不解问道:“圣上有意宽恕宁家?可又顾忌娘亲,让公主来问?还是……是让娘亲去回绝?” “恐怕不会回绝,”凌初眉心微紧,声音低了些:“宁氏一族子嗣绵延,晚辈争气,出了个人杰,聪颖才高。
”他知道安逢喜爱看的话本有哪些人,就多说了几句,“也不知是不是宁家刻意传的,去年便有人赞此人文能比墨文居士,武能比忠常将军。
两位前人在圣上心中份量不轻,圣上显然被传闻所动。
” 安逢闻言,也没见高兴神色,他愣了好一会儿,面色并不太好,道:“借墨文居士之名,真是好大的口气……就不怕更惹恼了圣上?” 第四十二章神人奇将 当今圣上萧旸并非是先帝最先属意的储君。
先帝萧常世后宫无妃无子,从旁系中过继了一个孩童,取名为安,躬身抚育十余年。
皇太子萧安英慧聪敏,十五便御马征南,军才非凡,为人温和恭谦,宽以待民,可称圣德。
可惜太子忽染疫病,于回京途中薨逝,先帝中年丧子,心绞恸哭,病缠于榻,不得不尽快另立储君,择廷王萧阙。
宁氏一族曾先后出过数位王妃皇妃,却从未出过皇后,夷帝昏聩宠奸,后宫得宠妃子数不胜数,后来萧常世践阼,不纳妃立后,后宫空无一人,只指了宁家一女做太子妃。
皇太子还未成婚便身殒,这段婚事夭折于前,也折断了宁家想做帝王亲家的路。
太子薨殁,萧阙风光,圣成帝放权于他,宁家见势也暗地里扶持相助,他手中实权渐握,频立军功,储君之位他唾手可得,几乎已是囊中之物。
萧阙名势煊赫,炙手可热,正是得意之时。
宫中忽传出消息,圣成帝不急立储,反而要宣萧氏王族十五以下所有子弟进宫。
此举怕是想要另教出一个储君。
最先只是传言,传得风风火火,却无人敢信,而后才真下了诏书。
此诏一出,举朝哗然,要人未及束发之龄的条件像是一条斥责的鞭子,狠狠抽了已经年满二十的萧阙一个耳光! 此意只差明说萧阙一辈子都无缘帝位,要谁都不会要他。
有人说萧常世因丧子而失智,萧阙并非无能,何苦再教一个太子,也有人说皇太子萧安是被萧阙所害,帝王有疑却苦无证据,咽不下这口气,还有人说萧常世只是喜欢养儿作皇储,不甘心地要再养一个。
说什么的都有,京中传言愈烈,还有些似是而非的宫中秘辛,说当年萧常世为了登上帝位弑父杀兄,老来丧子是老天报应,也还有说萧常世并非萧氏正统,萧氏晏朝早已亡了的逆上之语。
总之就在这纷乱之中,宁家又瞧见了出路,大族支系众多,也有族女与萧氏皇族缔结姻亲,算上偏远的,族谱上十五以下的皇室儿孙足有三位。
其中一位便是萧旸,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无权闲王的遗腹子,那个长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