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关灯
于柬问。

     楼梯间的三十分钟,足够让一个刚入社会的大学生放下戒备,坦诚相见。

    李文泉来自偏远的农村,父母靠庄稼吃饭,家里除了李文泉,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年幼的妹妹,父亲靠进城务工拉扯大了哥哥李文忠和李文泉。

    李文忠不是读书的料,十七岁便进厂做了流水线工人,后来又认识了附近的包工头,跟着人进了工地干活。

    李文泉身体不如李文忠强壮,但好在成绩一直不错,考上了渔城的中医药大学。

     两兄弟虽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但各有前途,日子也越过越好,谁知,一年前,工地发生意外,李文忠失足从脚手架上掉了下来,头着地,肺部也被钢钉扎了两个窟窿。

    人虽然救了回来,但这对于大三的李文泉无疑是天塌了。

    祸不单行,半年前,着急给儿子凑医药费的李父突发脑出血,偏瘫了。

    一时间,整个家庭只剩下李文泉一个人顶着。

    虽然成绩优异,他不得不放弃保研的机会,开始四处打工,奶茶店干过,炸鸡卖过,甚至休息时间都被李文泉挤出来去接上发传单,晚上他还要穿过半个渝城给高中生补习,他也知道一天下来都赶不上工地赚得多,可包工头嫌他精瘦,扛一百斤水泥都费劲。

    好在,半年过去,李父终于能下地走动了,但依旧不能干重活,高昂的医药费让李文泉不敢停下喘一口气。

     “毕业后,我随便进了家公司。

    ”李文泉无奈地笑了笑,肉眼可见的苦涩。

    “我也知道不合适。

    ” “既然不合适,为什么要做这行?”安于柬问。

     “没办法,我也是听人说的,干这一行钱多。

    但我真的不合适,如果可以,我也想和别人一样,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刚进学校那会儿,有个直博的学长来学校演讲,我那时候挺激动的,冒出了要读博的打算,我甚至还查过公费留学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