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24

关灯
院门吱呀一关,巷子中声音远去。

     五个萝卜头各站在一角,各自隔着两三人的距离,好奇心驱使他们忘记了害怕,小眼睛转悠着东张西望,观察新的小伙伴,又怕先生责罚,动作小心翼翼的。

     赵言亦是其中一人,只他的注意力落在了陈秀才身上。

     “走吧,跟我进来。

    ”孩童没有长辈陪着,陈秀才变得稍微慈和。

     他带小萝卜头进了院落中间的大堂屋,大堂分左右两侧,中间用木板隔开,隔人不隔音。

     陈秀才带他们进的是右侧,一进门,左侧读书吟诵的声音愈发清晰。

     “你们在这侯着,我去给你们师兄布置功课。

    ” “好,”六个萝卜头异口同声,没了大人在场,他们自己便是小大人。

     陈秀才离开后,一时屋内只有六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靠门边的胖墩子忍不住弄出动静,一板一眼,“我叫宋文礼。

    ” 他开了个头。

     其余人依次开始介绍,从赵言左手边数过去,分别是马伯青、李元、吴瀚、孙庭。

     一声声介绍下来,看着他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模样,赵言差些想不起来昨日他们含泪哭泣的场面。

     他排在最后介绍自己,“我叫赵言,你们可以叫我石头。

    ” 宋文礼是个性子活泼的男娃,胖墩墩的,着蓝色衣服,其余三人则是身形大致相似,只身高区别,对比下来,赵言才发现自己是最瘦最矮的那个。

     一介绍完,腼腆的性子使然,光是宋文礼一人也活跃不了气氛。

     正当小胖墩想说两句,一声低低的呜咽声传来,“我,我害怕。

    ” 缩在角落里着紫色衣服的孩童肩膀一耸一耸,小圆脸上布满紧张无措,像只迷失在森林的麋鹿。

     宋文礼是个自然熟的胖墩,他走过去拍拍自己胸脯,仰起下巴,“你别怕,我,我护着你。

    ” “可是,可是我才学了一千个字,只会背几句诗,要是没过怎么办?” 宋文礼啊了一声,“这?你别怕啊,我就比你多学了五百个字,不过我还不会背诗。

    ” “我,我也是,我比你们多一些字,不过千字文我会前面的一小半部分。

    ” “我也是,” 一圈圈数下来,赵言小小的脑袋有大大的疑惑,其它人都私底下学过了,就他‘光着脚’过来的??他咽了咽口水。

     他仔细瞧了一圈这些小伙伴,约摸六七岁年纪,最多不超过九岁。

    结果他们都表示‘我好逊好害怕’。

     大家伙都说完了,只剩下赵言没说,小萝卜头一块看过来,眼神都在问:你学了多少了? 当然,他们只是好奇而已。

     面临一群小萝卜头,赵言感觉到十分荒唐,因为他被他们刺激得紧张了。

     他说了个最靠谱的数字,“我没数过,要看到书才知道。

    ” 虽说当朝字体复杂,但找到相似处,他可能还是认得出来几个的。

    当然,这话虚不虚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们点头表示相信,吴瀚已经不哭了,眼眶红彤彤的一圈。

     陈秀才布置完功课就回来了,几个小孩重新安静下来。

     “跟着我走,”陈秀才往里屋走,往右手一拐,又是一浅色木门,一推开,只见里头摆好了桌子,有六个座位。

     赵言走在中间位置,小萝卜头之间还不熟络,进门时倒是有序。

     “你们自己选座位坐下,” “是,”脆生生的声音叠在一起。

     桌子凳子是为十岁以上的学生设计的,他们蹭蹭爬上去坐下,挺直了腰,挨个冒出小脑袋,跟春天里的蘑菇似的。

     赵言小腿一晃一晃,他的座位在左前方,靠近陈秀才讲课的位置。

     陈秀才见状,满意点头,他背着手,“今日上午,我们先不讲课,也不识字。

    ” 小萝卜头听到后反应不一,刷刷看向他,赵言也不例外。

     他走上三尺讲桌,“我将提出问题由你们讨论,当作你们启蒙的第一课,你们可以各抒己见。

    ” “哇,”到底是稚童,忐忑和好奇掩饰不住。

     “好了,安静,先听我讲。

    ”陈秀才面色一板,端起一旁的茶杯喝了口水。

     赵言端正身子,双手摆得板正,认真听他讲。

     “首先,我想知道,你们因什么缘由读书?” 他一问完,下面也闹起来了。

     小萝卜头的情绪激动都归咎于他的提问太过简单,皱着眉早早有了答案,忍不住与人讨论。

     赵言隐约觉得这个问题非常熟悉,并忍不住抿唇一笑。

     “好了,安静!”陈秀才轻敲桌子。

     方才扭来扭去的娃又重新坐得板正。

     他脸上带上一丝笑容,“不要讨论,可以直接与先生和同门分享。

    ” 赵言一动不动,他等着别人先发言,他也想听听一般小孩是怎么想的。

     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宋文礼先出头,他扫过四周,举起手。

     他坐得笔直,“先生,文礼的长辈曾言,读书将有大用。

    ” “先生,我要读书科举,是为了改门换庭。

    ”他家是商户。

     “先生,我是家中独子,父亲亦要求我读书振兴家族。

    ” 你一句我一句,陈秀才将其纳入耳中,却点点头并未表达意见。

     赵言倒是从他们的回答中找到一丝规律,他们的所言,皆是围绕“为什么会来私塾读书?”而言,这都是长辈施于他们的。

     但稚言稚语显得尤其可爱。

     陈秀才提出的简单问题,其实最终只简化为另一个问题:是什么促使你走上读书大道的? 孩子的情绪很容易被挑起,他们七嘴八舌的,只能表达出最简单的想法,而最简单的话,却是你表达情绪最好的方式。

     陈秀才点点头,“还有人有其它想法吗?” 一群小萝卜头脑子里还在绞尽脑汁地想着。

     赵言不经意间抬头,一向板正的陈秀才观察他们的眼神一点也不掩饰。

     他心里咯噔一下,这也是个考核??还是他想多了? 赵言心绪转了一圈,举手表示想说话。

     陈秀才落在赵言身上的目光多了些息,他好像记得方才一群人讨论时,就他还坐得端正不发表意见的。

     “你说,”陈秀才示意。

     他端正身子,板着小脸,气势有了,“先生,学生曾在村中嬉闹时被一老者问过此问,他亦简单同我说了两句。

    ” 他状似努力回忆,“受他影响,石头偶尔也会思考,想一想先生所问的话,我只得出二个结论,一是外在要求,即长辈和家族要求,更甚者,读书带来的成果是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