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关灯
策下有对策。

    你来个牵制,我下面官员也来个小牵制。

     皇帝是当天拍板决定的,不过看到户部二字时,他一时问起,“上回荣安回门?”已经是十几日前的事了? “陛下,承欢郡主回门是进宫直接见了太后娘娘。

    当时陛下正在忙戎北军务一事。

    ” 仁元帝合上折子,“嗯,那你去看看朕私库,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

    ” 皇帝政务繁多,哪里还有空记得私库中有什么,这事交给刘公公正好。

     话未说完,刘公公已经懂了,他弯着腰,“奴这就去看看。

    ” 于是回来的当天,赵言收到了皇帝派人送来的一排大礼。

     皇帝政务繁忙,若不是有承欢郡主在,恐怕还想不起他。

     这到底是安慰呢还是? 赵梨花他们都不知赵言没升副职的事,倒是承欢郡主不知从什么渠道知道了这事。

     “夫君,”承欢郡主拿着他的外袍。

     赵言已经接了过来,“我来吧,” 承欢郡主安静候着,又看了看他的脸色,一如往日。

     赵言见状笑了,“荣安这是怎么了?” 承欢郡主摇摇头,女子不好妄议朝事。

     反而是赵言,拉着她坐下,坦然问她,“知道了?” “嗯,”她应,抬头看他。

     “其实也没什么,意料之中,也有恍然。

    ”他虽一路顺风顺水,但也相对地心性坚定,所以还能接受这个结果,何况那个职位,也不是从他口袋中拿出去的。

     将这个心理历程告知他时,承欢郡主微讶的同时,“夫君心怀宽广,” 正好是休假时期,方仲礼几人上门拜访,也是拐着弯地安慰他,生怕他想折了。

    一猜即中的吴瀚更是骂了他自己的乌鸦嘴。

     毕竟‘赵夫子’在他们眼中,一直都是最顶尖的那个。

     赵言花了一段时间才安抚好他们。

     上头多了一个长官,他该如何还是如何。

    就算秦荣会过来找他说话,他也是一点不受影响。

     不过,经由这事之后,在众多人的关心之下,于户部窝了半年的他忽然有了别的想法,因为他好像有种后知后觉的不服气。

     今年的秋天来得比较早,院中繁茂的叶子已经黄了一大半。

     赵言手中拿着两本‘书’,大跨步进了院子,今天仁元帝大发雷霆,直接波及到他们这些小虾米。

     问题就出自赵言的记账法,历年的账目已经统计完毕,然而才发现,上面有数字是对不上的,尤其是田赋税一块,缺了极大一个缺口,就好像是在一块塌下来的地面,每年都在塌,越塌洞口越大,到了去年秋的数字,皇帝看到都震怒了。

     这还是赵言一时兴起,算了一算,发现错误之后,禀告了王大人。

    看到这个结果,他仿佛有种意料之中的感觉。

    刚发明记账法的时候,他就对这方面好奇而查阅了许多资料。

     当朝赋税一共包括三方面,一个田赋、一个杂税,还有一个是役使人身的赋税。

    共同的特点就是人身依附关系强。

     这也是当朝统治者为了利于统治,才会加强对农民的控制,让男丁世世代代绑定在土地上。

     然而时代在变化,客观的经济也在发展,典型的就是私有制加强,金银流动加强,随之会出现很多破坏税基的问题。

     最严重的便是像现在这样,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