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关灯
第二日,李晟和一群乌孙王室的小豆丁们坐在一起上学堂。

     李晟:...... 以前在大雍,李晟对于上学堂这件事便很抵触,如今要学更加晦涩难懂的乌孙文,他只觉更加艰难,但他被架到了这个位置上,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要去修史书,眼下真是有些骑虎难下。

     冬去春来,他在乌孙已经待了半年之久。

    阿兰在他们住的庭院里挖出一坛子酒,启封后香味扑鼻,略有浑浊的酒液盛满酒杯,李晟被熟悉的酒香浸染,心绪在一瞬间乱作一团。

     这点突如其来的情绪,是撕开他厚筑心墙的一条细缝。

     苦酒入喉,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几息后略有回甘,与那时的味道相差无几,“这酒是拿什么酿的?”李晟出神道。

     阿兰见他喝得干净,心中一喜,刚要为他续杯,却发觉他的脸色有些不对劲。

    她疑惑地尝了一口,她记得这种酒并不浓烈。

     “青稞,还有一些只在乌孙生长的果子。

    ”阿兰笑道,“这种果子长得到处都是,酸甜可口,你若喜欢,我让人采写回来给你。

    ” 熟悉绵密的酒香在口中蔓延,李晟摩挲着杯身,“只在乌孙生长。

    ” 那时的闻燕雪还是个半大少年,他自小在边疆长大,李晟几乎能想象得到,少年纵马恣意昂扬,长天万里,草茂鹰飞。

    红色的小果如繁星一般点缀在草原上,他牵着马,漫步其中,在归乡之际,采满了果子,每次回到京城,就酿一坛酒,埋在北山的竹林之中。

     只是没想到,后来这些酒启封时,许多人被留在了边疆。

    北地苦寒,酿好的酒也有几分酸苦,带着风霜与悲戚。

     “齐明?”她的声音将李晟的神智唤了回来,他却摇了摇头,不想再喝这种酒。

     商路比他想的要开启得早。

    不少商人在此间往来,大雍的消息零零散散地传到了乌孙。

    这个时候,李晟的乌孙话已经学成了七八分。

    乌就屠对他赞不绝口,他难得上进,阿兰却对自己的儿子最为了解,李晟是为了不再与那些小豆丁们天天挤在一处上学堂。

     也不知乌就屠是有心还是无意,每每得到来自大雍的只言片语,就要来到李晟的住处,装模作样地与他攀谈几句,将那边的消息全盘告知。

     王氏一路向北逃,最后却躲到东方靠海的渤海小国当中,企图向渤海王借兵讨伐闻氏。

    王若存受了伤,又加之路途遥远,没能及时疗伤,死在了半道上。

     但王氏的担忧也不都是空穴来风,朝堂大权在此时归于闻氏之手。

    太后闻氏与国相闻亥把持朝政,辅佐幼帝,待李涵及冠后便归还权柄。

     林蕴没能离开,李涵将人留在了身边,让他做了掌印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