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关灯
,实在可喜可贺。

     不过,公文尚需江无眠亲自写。

     能代笔写公文的林师爷,正上手造肥料,分身乏术。

     江知县无可奈何,只好提笔落字,向南康府要人。

     韶远县县衙缺失的三班六房能在本地找人补上,县丞、主簿、典史三人需上报州府,由府中指人上任。

     江无眠递过一份公文,有关粮仓修建时的税银,南康府回的公文颇为官方,话里话外无钱可出。

     此次要人,总不会无人可用? 哪儿能是无人可用,接到公文的南康府知府要亲自带人来韶远县! 两封公文一到南康府,所获待遇可谓是天差地别。

     南康府治下,县中公文一般先递到知府身边师爷处,由师爷挑拣分类,不重要的例行写封官事官办的公文回去,重要的再交给知府过目。

     此前韶远县要钱的公文属于前者。

     朝堂上下皆知,有乱党于岭南道起事,搜刮走不少人和钱,粮食抢的七七八八,谁还有钱? 再有钱也不能挑这个时间露富,那是明晃晃告知他人里头有猫腻。

     钱师爷不耐烦地抄写一封官方公文发往韶远县,这点事老老实实等朝廷赈灾,哪里用州府出面? 又是一个青瓜蛋子不知数的知县,再过两年明白官场规矩就行了。

     此后不再有公文呈上,钱师爷早将韶远县抛之脑后,一心盼着上面的赈灾钦差来岭南,好生招待一番。

     谁知,前几日朝廷公文下来,竟是点了一武将做赈灾的钦差,那武将还在韶远县里! 得知消息的李知府与钱师爷面面相觑,事不对头,非常不对头! 自古赈灾发钱粮一事,哪里有纯武将领旨的? 大周文臣武将并未泾渭分明,当今韩首辅出将拜相,谁能不说一句文武双全? 文臣中亦有弃笔从戎,一身披甲征黄沙的能人,督领平乱军的白楚寒白督抚是其中典型人物。

     但无论如何,官场总有不成文的规矩,有的事武将能做,有的事只有文臣任职。

     赈灾之事是后者。

     六部中选调一人点为钦差,多是皇帝看好即将升任之人,以赈灾之名刷一道名声与资历,再回朝顺理成章升职。

     再看本次赈灾之事,皇帝选的是哪位。

     薛文,右军都督府中,右都督白楚寒任下第一右将军。

     完全是个武将,和赈灾钦差挨不上边。

     怪,实在是怪! 李知府与智囊钱师爷关在书房几日,揣摩圣上是何意。

     “师爷,你说圣上这是?”李知府实在摸不着头脑,命武将去赈灾,他知道流程吗!知道文臣里不成文的潜规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