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关灯
阵阵翻涌,好事全让姓江的赶上了! 众人期待看向人群中央的江无眠,不料他与蒋秋两人皆是皱着眉。

     蒋秋正复盘账簿,“造价偏高,推行困难。

    ” 想向百姓推行,肯定是越便宜越好。

    有的穷苦人家还用的石犁,自己捡石头回去磨,省钱。

     水田犁虽然干得快,可架不住它造价高昂,用上铁犁头,身价更是翻了一番。

     江无眠眉头缓缓松开,“租借、拆分犁体换单个犁,同耕牛一样即可。

    ” 针对普通百姓的方法很多。

     买不起整个,那就来租。

    租不起一整个,那就换成一道犁体。

    耕牛用不起,那就变成前后两人,一人推一人拉。

     “能买的人不多。

    ”把四家人填进地牢,买得起的人更少,“换成租借,做好规定,一定有市场。

    ” 有市场? 蒋秋愣了一下,反应过来,意思是有人买账。

     附近百姓全部噤声,听见了知县大人的安排,部分词不懂,租借是明白的。

     正如江无眠所想,大部分人看到体积如此庞大,构造复杂到古怪的犁,第一反应是租,租价多少。

     水田犁算大件,又是新出的东西,万一坏了谁都不懂怎么修,也不知官府管不管修犁。

     因而,在场人根本不敢直接往家买一个。

     “具体情况,县衙稍后贴告示说明。

    ”江无眠扫量一眼,大部分人眼底闪着渴望的光,他提前告知,“不过,租借费用不高。

    ” 换成铁犁头,江无眠也不准备定价太高,这点亏损县衙能承担,真正的利润不在百姓身上。

     先将名声打出去,自然有人捧钱上门。

     当务之急是打造铁犁头,让水田犁更新换代,在韶远县播种晚稻前用上。

     “李叶,”江无眠唤来最为了解韶远县的衙役,问他:“县中铁匠铺,谁最为擅长打造铁制农具?” 李叶数着县中剩下的铁匠,真叫他找着一个,“县里有个铁匠姓陈,叫陈大牛,陈家村来的。

    他打的农具好用,从不缺少斤两、敷衍了事。

    找他,准没错!” 陈家铁匠铺。

     江无眠与赵成上门时,铁匠陈大牛光着臂膀,一头热汗地淬火。

     江无眠看了一眼,应是铁斧。

     “大爷,斧子还没完!”陈大牛头也不抬,吼了一声。

     江无眠没催,进去站在满墙农具下,观察这件冶炼室。

     满墙农具,到处是铁器、未成型的铁器,需要修缮补上铁液的农具、铁锤…… 很有铁匠铺的特色。

     淬完火,陈大牛突然觉得不对劲,往常大爷见他不吃饭一直干活,总得骂一顿,今天大爷怎么没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