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关灯
小
中
大
院子里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女子勾起唇角,“小姐应该也明白的,真的需要我仔细解释吗?”
女子慢悠悠地道:“堂里没人收养的女孩那么多,翠香楼又常年缺人,两边可不就一拍即合。
” “我被卖到翠香楼的时候,不过才六七岁,却还记得婆婆最后和我说的一句话……” “她说,堂里让你长到这么大,也该是你孝敬堂里了。
” “那时候我又怕又恨,觉得婆婆狠心。
”女子面上露出个嘲弄的笑:“可我现在想来,竟也觉得不坏。
” “在堂里和我一同长大的,大部分都被卖到了别的花楼,少部分由官府许配给了良民做妻作为遮羞,可算起来还不是要侍奉男人。
” “侍奉一个男人和侍奉很多个男人,也没什么区别……”女子的语气甚是随意,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明姝却摇摇头:“你分明不是这样想的。
” 她认真地看着女子:“不然,你不会要去领养别的女童。
女子神情微怔,旋即苦笑着道:“我是自甘堕落,可她还小,连花楼是什么都不知道……” 她似乎怕明姝误会什么,又补充道:“你可莫要以为我是什么善心人,我只是和那孩子有些渊源,所以才想着拉她一把,可也仅仅是对于她罢了。
” “其余人如何,我才懒得管。
“其实将这些说给两位小姐也没什么用,毕竟这事儿在堪州已经延续了这么多年,哪里是能轻易就扳动的……”女子拨弄着指尖,轻笑着道,“小姐们就当听个趣,若是日后嫁了哪家勋贵,还记得这桩事,就帮忙提上一嘴,看能不能管一管这桩事……” 她明明是在笑,可因为垂着头,半张脸掩在阴影中,哀色却要盖过笑意 “一时如此也就罢了,可若一直如此……” 女子轻叹了一声,没再说下去。
= 走出糖水铺子后,两人的情绪都颇为低落。
“即便是去和李翰林说,也没有用吗?”江乐之突然道。
明姝摇摇头:先不说李翰林会不会愿意为此事费心,就算他同样愤慨,想要彻查此事,那此事就能真正被消除吗?” “不能。
” 吐出这个答案,明姝有一种无力感:“打着慈善的名头,背地里做的确是贩卖的勾当,这样的事,背后没有支持怎么可能……” “就算那背后的势力迫于我们的压力,中止了此事,可我们在此地也待不了多久……待我们离开了,他们故态复萌,又该如何呢?” 江乐之回想起方才那女子落寞的神色,又回忆起在慈幼堂屋子里瞧见的那一张张纯净的睡颜,心中一阵刺痛。
她忍不住闭上了眼,轻声道:“那我们……就真的什么也做不了吗?” “不。
”明姝摇摇头,“方才我说的那些话,不过是在理智下分析得出的结论……” “可更多的时候,要那么理智作甚?”明姝目光坚定,“这桩事既然叫我们撞上了,那我们就一定要管。
” “救不了所有人,但至少可以救下眼前的这一些。
” 明姝转头望向江乐之:“你可还记得,我们曾读过的韩昌黎的《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明姝朗声诵出其中的话语,神情认真,“身为读书人,心若不平,不平当鸣。
” “我们或许做不了更多,但只要我们有笔,就可以写下心中的不平来。
” = 回至驿馆,明姝谢门闭客,备了纸笔,便端坐于桌前开始书写。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迫切地想要写下一篇文章,以抒心中所感、所想、所不平。
昔有屈原因受佞臣构陷,悲愤之下而作《离骚》;有杜甫见差吏深夜捉人,饱含同情地写下《石壕吏》;亦有白居易见“颜色故”的琵琶女,深为其悲而写下《琵琶行》…… 而她,沈明姝,虽比不得那些大家,可却亦是想要感而所书,写下所见闻的这不公之事。
” “我被卖到翠香楼的时候,不过才六七岁,却还记得婆婆最后和我说的一句话……” “她说,堂里让你长到这么大,也该是你孝敬堂里了。
” “那时候我又怕又恨,觉得婆婆狠心。
”女子面上露出个嘲弄的笑:“可我现在想来,竟也觉得不坏。
” “在堂里和我一同长大的,大部分都被卖到了别的花楼,少部分由官府许配给了良民做妻作为遮羞,可算起来还不是要侍奉男人。
” “侍奉一个男人和侍奉很多个男人,也没什么区别……”女子的语气甚是随意,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明姝却摇摇头:“你分明不是这样想的。
” 她认真地看着女子:“不然,你不会要去领养别的女童。
女子神情微怔,旋即苦笑着道:“我是自甘堕落,可她还小,连花楼是什么都不知道……” 她似乎怕明姝误会什么,又补充道:“你可莫要以为我是什么善心人,我只是和那孩子有些渊源,所以才想着拉她一把,可也仅仅是对于她罢了。
” “其余人如何,我才懒得管。
“其实将这些说给两位小姐也没什么用,毕竟这事儿在堪州已经延续了这么多年,哪里是能轻易就扳动的……”女子拨弄着指尖,轻笑着道,“小姐们就当听个趣,若是日后嫁了哪家勋贵,还记得这桩事,就帮忙提上一嘴,看能不能管一管这桩事……” 她明明是在笑,可因为垂着头,半张脸掩在阴影中,哀色却要盖过笑意 “一时如此也就罢了,可若一直如此……” 女子轻叹了一声,没再说下去。
= 走出糖水铺子后,两人的情绪都颇为低落。
“即便是去和李翰林说,也没有用吗?”江乐之突然道。
明姝摇摇头:先不说李翰林会不会愿意为此事费心,就算他同样愤慨,想要彻查此事,那此事就能真正被消除吗?” “不能。
” 吐出这个答案,明姝有一种无力感:“打着慈善的名头,背地里做的确是贩卖的勾当,这样的事,背后没有支持怎么可能……” “就算那背后的势力迫于我们的压力,中止了此事,可我们在此地也待不了多久……待我们离开了,他们故态复萌,又该如何呢?” 江乐之回想起方才那女子落寞的神色,又回忆起在慈幼堂屋子里瞧见的那一张张纯净的睡颜,心中一阵刺痛。
她忍不住闭上了眼,轻声道:“那我们……就真的什么也做不了吗?” “不。
”明姝摇摇头,“方才我说的那些话,不过是在理智下分析得出的结论……” “可更多的时候,要那么理智作甚?”明姝目光坚定,“这桩事既然叫我们撞上了,那我们就一定要管。
” “救不了所有人,但至少可以救下眼前的这一些。
” 明姝转头望向江乐之:“你可还记得,我们曾读过的韩昌黎的《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明姝朗声诵出其中的话语,神情认真,“身为读书人,心若不平,不平当鸣。
” “我们或许做不了更多,但只要我们有笔,就可以写下心中的不平来。
” = 回至驿馆,明姝谢门闭客,备了纸笔,便端坐于桌前开始书写。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迫切地想要写下一篇文章,以抒心中所感、所想、所不平。
昔有屈原因受佞臣构陷,悲愤之下而作《离骚》;有杜甫见差吏深夜捉人,饱含同情地写下《石壕吏》;亦有白居易见“颜色故”的琵琶女,深为其悲而写下《琵琶行》…… 而她,沈明姝,虽比不得那些大家,可却亦是想要感而所书,写下所见闻的这不公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