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血染桑林

关灯


    "小童指向远处,"但娘子说…"他突然瞪大眼睛看向顾长安身后。

     顾长安本能地侧身闪避,一支弩箭擦着耳际飞过。

    十步外的树丛中,叛军弓弩手正在装填第二支箭。

    小童尖叫着跑开,顾长安抓起老者尸体旁的药锄掷去,正中弓弩手面门。

     更多的脚步声从官道两侧包抄而来。

    顾长安抓起龟甲和素帕,纵身跃入路旁的麦田。

    青黄的麦穗扫过脸颊,他猫着腰疾行,身后传来叛军气急败坏的叫骂。

     "分头追!他往河边去了!" 顾长安突然折向东北,那里有片茂密的桑林。

    奔跑中肋下的伤口彻底崩开,温热的血液浸透衣衫。

    他咬着牙钻进桑林深处,在一棵老桑树下停住喘息。

     素帕在掌心展开,除了那半朵牡丹,边缘还有道不起眼的折痕。

    顾长安对着阳光细看,折痕里藏着极淡的墨迹——是半阙《霓裳羽衣曲》的工尺谱,第三拍果然拖长了半息。

     "沈姑娘…"顾长安轻抚谱子,突然发现桑树树干上有道新鲜的刻痕。

    拨开树皮,里面塞着个油纸包。

    打开后是半块硬饼,掰开可见金属光泽——与李十二娘的手法如出一辙。

     这次藏在饼中的是半截铜管,管内卷着张薄如蝉翼的绢纸。

    顾长安小心展开,上面画着复杂的宫室平面图,某处偏殿被朱砂圈出,旁边标注着"羽衣"二字。

     铜管内侧刻着行小字:"亥时三刻,砖窑相见。

    勿信太子印。

    " 顾长安将铜管攥在手心,忽然听见桑林外传来马蹄声。

    他迅速爬上桑树,透过枝叶缝隙望去,只见一队骑兵正在林外逡巡。

    为首的校尉手持长弓,马鞍旁挂着个眼熟的皮囊——正是装太子印玺的容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仔细搜!"校尉厉声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顾长安屏住呼吸,看着骑兵分散进入桑林。

    最近的叛军距离他藏身的桑树不过二十步,铠甲摩擦声清晰可闻。

    他缓缓抽出匕首,突然注意到树下的阴影里有什么东西在反光。

     那是一小滩未干的血迹,正缓缓流向树根处的蚁穴。

    顾长安暗叫不好,果然,片刻后几只兵蚁顺着树干爬了上来。

    最前面的蚂蚁已经触到他的靴尖。

     "这边有血迹!"树下突然传来叛军的呼喊。

    顾长安当机立断,掰断头顶的桑枝扔向远处。

    枝条落地的声响果然引开了追兵,他趁机滑下树干,悄无声息地潜向桑林深处。

     日头渐西,顾长安终于摸到溪水边。

    他掬水洗脸,水中倒影显出张憔悴不堪的面容。

    胡茬间那道箭伤已经结痂,但眼中的血丝显示他许久未眠。

     溪水向北蜿蜒,五里外的山坳里隐约可见砖窑的轮廓。

    顾长安没有立即动身,而是取出龟甲地图与铜管中的绢纸比对。

    当他把龟甲某处凹陷对准绢纸上的朱砂圈时,两条原本不相关的线条突然连成了完整的通路。

     "原来如此…"顾长安喃喃自语。

    这分明是骊山行宫地下密道的全图,而"羽衣"标记的位置,正是传说中永宁公主自焚的偏殿。

     夕阳将溪水染成血色时,顾长安终于起身。

    他折了根柳枝叼在口中,借着暮色沿溪而行。

    每走百步就停下倾听,确认没有追兵才继续前进。

     远处砖窑的轮廓渐渐清晰,破败的窑口像张黑洞洞的大嘴。

    顾长安在五十步外停下,仔细观察窑前的空地——泥土上有新鲜的车辙印,但不见人影。

     他正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