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栏女儿奋斗记 第2节

关灯
赔礼道歉,“五姐,今儿多亏了你出面,要不我可拦不住。

    你千万别多心,我娘她是挨了蛇咬怕井绳,并不是真的疑心你。

    ” 玉娘望去,只见福娘脸上已经羞得绯红,满面都是愧色,这个礼行的真心实意,原来刚刚她也看出了几分尴尬。

     这世上的事可真奇怪,李妈妈那么一个面憨心精的人物,生下来的女儿却和她截然相反,善良纯真的很,往日相处之时就已经很憨直了,这会犹胜。

     她亲娘刚被养女气个半死,换个人早就对其他人提防外加一顿埋怨了,偏她还好心的过来赔礼,也不怕自己被人嫉恨。

     玉娘个高,将她帕子拿来翻了个面顺手给她也擦了擦额角,嗔怪道:“就你多事,我哪里会为这个伤心。

    要不是妈妈养了我这几年,只怕我早就饿死了,不知在哪个坟头堆子埋着呢,哪有如今的好命。

    ” 说到这里,玉娘提高了嗓门,话语里满满的感激之情,“这恩德,我就是下辈子也报答不完呢!要是这个时候丧良心,那还是个人吗!快别说了!” 傻妞,你亲娘我干妈可还在这道门里边躺着呢。

     作者有话说: 李妈妈:多谢,我是躺了不是死了,耳朵听得见 第3章找人手张家寻计 这句话里要说十成十的虚假也不对,多少还是有个三四成的真心。

     玉娘确实是对李妈妈怀有感激,甚至于对荣娘福娘几个姐妹也有情谊在。

     她刚穿过来的时候,是县城外山坳子村上的一户农家女,原主个子在还没床腿子高起就要开始干活,养鸡拔草洗衣做饭搬石头,家里的杂活全都是她一个人干。

     饶是如此勤劳,也还是因为家里穷困养不起多余孩子,且又是个丫头片子被爹娘给卖了出去换钱。

     原主闹了一场,却被捆上手脚饿了好几天,又气又悲,又冷又饿,终究在临卖前一晚走了。

     玉娘现在想想,倒觉得她走了也好,起码没受什么大罪,说不准还和她灵魂交换去了现代,过上再也不用忍饥挨饿的好日子呢。

     只是苦了自己,剩下她面对这惨淡的局面抓瞎。

     玉娘一醒来就被原主父母盯着给带去了县城,时机差到这份上,就是她脑袋再灵活也想不出破局的招来。

     到了县城,为着她吃不饱饿得面黄肌瘦的干菜模样,钱牙婆故意往下压价,九岁的孩子还不如根簪子值钱,统共也就给了一两银子半吊钱。

     若不是李妈妈伸伸手给了二两中途截下来,只怕她连私人馆子里的花娘都做不成,谁知道能被卖到哪去,做丫鬟?做童养媳?亦或是另外一家妓院馆子? 那大街巷子里可多的是接客人的私窰,干几年得了病随便卷个破草席子就扔城外,死不死全看天意。

     若是真沦落到那步田地,恐怕就是玉娘再想活命,也只有抹脖子的份,那哪还能算是个人呢,她的尊严也不允许那样苟活着。

     幸福是比较出来的,想想最差的结果,再看看如今的生活,即使她心里清楚李妈妈养活自己是为了挣钱,可还是对其有些感情。

     毕竟人家是专门请了先生过来教学,打算盘珠子学针线活计,虽然比不上福娘能弹琴画画,可好歹也是正经本事,有这些技能在身,总比单靠身体强。

     李妈妈的眼界高,就是卖,她也耐着性子挑贵客好人家才出手,大姐二姐就是个例子,替她换回了好一幅家当。

     只是…… 玉娘迈着的步子渐渐沉重起来,若是她猜的没错,荣娘现在走后,家中已没了进项,又被带走了好些首饰,怕是不到一二年就难支撑下去了。

     到这时候,李妈妈还会把她留在手中慢慢的挑贵客吗? 玉娘不敢将希望寄托在李妈妈的心善上,她该赶紧给自己想法子了。

     ------------------- 李家院子坐落在百花十街的腊梅巷子里,离张宅倒是不远,这街本名只叫四街,连着四巷,只是后来那些花娘院子都买在了此处,人来客往的,故而就有好事的管这起了百花街的诨号,传着传着就把原先的四街撇了,只叫百花十街,以此显示街上盛况。

     十街走进按着顺序,分别叫作迎春巷,夏荷巷,海棠巷和腊梅巷,因李妈妈是外地来的新人,所以轮到她时,前面三巷已经没了合适的空地,只安置在了腊梅巷中,在十街最里面,倒也合了李妈妈的心意。

     横竖家里吃喝嚼用都是叫店里按月送来的,临不临街面倒也无关紧要,只让人别乱跑就成。

     出了巷子临街面上就有好几台双人小轿和马车停靠在路边,这年月人工便宜,就是叫了两人轿抬过去也贵不到哪里去,才三分银子,一来一回合计六分,若是熟悉的还能到了月底再结。

     事实上,这些轿夫也不敢收得太贵,毕竟在十街里讨饭吃,他们哪里敢得罪花娘们,人家招揽来的少爷们老爷们才是生意的大头。

    给轿马钱痛快不说,有时候为了在喜欢的娘子面前摆阔,还会额外再撒些赏钱。

     往日跟着人出门的都是鲁婶子,现在换成了家里干粗活的刘妈妈,她没跟轿夫们打过交道,不熟悉外出的规矩。

     玉娘便让金盏去街面上叫轿,她是鲁婶子夫家的远方亲戚,有鲁婶子在,李妈妈倒不怕她跑。

     玉娘提着耳朵叮嘱她道,“记得和人先把价钱谈好喽,往常都是三分银子,若是他们一张口就要五分的就别叫了,糊弄你个小丫头呢,且告诉他们是腊梅巷李家叫的轿,按月算的账。

    ” 金盏没趣地瘪瘪嘴,表示自己知道了,五姐什么都好,唯独在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