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第14节

关灯
年被头疼病困扰,皇后能干强势,底下的皇子并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

    太子小时候看着很好,机灵聪慧、孝顺懂事,读书也很受先生们夸赞,只是到了朝堂上,就抡不转。

    一桩桩一件件,事情接连发生,陛下开始还用心教导,可太子总不能领会。

     陛下反而领会了:天子不是教出来的。

     陛下捂着发疼的脑袋,想不明白太子的脑回路。

    徐国公府是太子的倚仗啊!就因他能力不足,陛下当年才再次选择徐国公府联姻,死死把徐国公府绑在东宫的战车上。

    太子的头疾比陛下的还严重吗?怎么想的! 现在,太子眼看着不能承继江山大统,下一任继承人就必须准备起来。

    是从皇子中挑选,还是从皇孙中挑选,陛下没有拿定主意。

    但无论如何,皇后是绕不过去的。

    若选皇子,必须让皇后收养,使他有个嫡出的名分;若是皇孙,最好是东宫皇孙,与皇后与血脉亲缘。

     这些,都需要时间来酝酿。

    期间,边境需要安稳,重臣需要安抚,徐国公府作为勋贵之首,显赫外戚,不能乱。

     安宁继续分奏折,皇后理政多年,这是她锻炼新人的方法。

    安宁从众多奏折中,也慢慢窥见了朝廷运行的程序和规律。

     翻开京兆府上的折子,上面说的正是天福宫遇刺一案。

     “念给我听听。

    ”皇后娘娘靠在椅背上,好整以暇听安宁念折子。

     京兆府破案很快,人证物证俱全,判罚公正有力。

    那六个贼匪是谢侯府的家丁伪装,当年谢侯也是军功封侯,府上有很多老兵后代,这些人作为家丁、护卫,战力非凡。

    这次谢侯府大姑娘也就是太子侧妃谢氏被暴毙,她弟弟气不过,知道从中有安宁作梗,立刻点了家丁半路劫杀。

     天子脚下行此恶事,影响极其恶劣,京兆府判了三千里流放,合法、合情、合理,毕竟被杀的人没有死。

    死了的,只是个护卫。

     安宁念到后面,声音不自觉低了下去,皇后听出来了,“怎么?还不满意?” “我的护卫,名叫萧白,从爷爷辈就在萧家做事,早已放良,是正经良民。

    ”安宁觉得这个判罚低了。

     “谢家小儿身上有官职,赎罪减刑。

    ”皇后点题,律法就是如此。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同罪不同罚。

    ”这两句话同时写在律法中。

     安宁掩卷叹息,“我也知道。

    ” “谢家连出两个不肖子孙,谢侯已经上表请辞,你把折子找出来,拟出批复来。

    ”皇后如此吩咐,她对安宁的确栽培看重。

     安宁闻言照做,心中并没有大仇得报的快感。

    律法不能做的事情,权力可以。

    若是谢侯府没有从龙一类的机缘,注定就此败落。

     这件事,在皇后这里就算翻篇了。

    皇后推开桌子上堆得高高的折子,“这些,你们先归个类,若是没有格外出挑的,不用拿给我看。

    ” 大桌子上是几摞折子,是奏请太子立妃的,推荐人选各有不同。

    有推荐东宫另一个侧妃高氏的,说她资历老、家世好、侍奉太子日久有功。

    当初陛下给太子赐婚,一正妃、两侧妃,选的都是文臣武勋中的佼佼者。

    也有推荐待字闺中淑女的,年岁都在十五往上,娶进来就能生孩子,人人都知道,太子现在最需要的是子嗣。

     安宁和几位女官前辈一起用功,把今天的折子分类整理好,皇后问安宁:“你看太子妃人选如何挑?” 安宁吓一跳,问策也不该问她啊,她资历浅,跟前还有这么多前辈呢。

    再说,她算是与太子结仇了,皇家家务事,哪里是那么好掺和的。

     安宁看几位女官,前辈们却丝毫没有嫉妒的神情,都知道皇后这是在考校新人。

     “天子家事,臣下岂能……” 安宁话还没说完,皇后已经摆摆手,“别说这些废话,是扶正侧妃,还是另择淑女?” 现在不能抖机灵,说什么“全凭娘娘做主”的废话,安宁躬身抱拳:“桓公昔会葵丘,明天子之禁,命曰:毋以妾为妻。

    ” 齐桓公在葵丘之上与诸侯约定,不能把妾室扶作正妻。

    礼法以此为基准,区分嫡庶,保护正妻的利益,帮男人规训女人。

    历朝历代,不乏有皇后薨逝,立妃妾为继后的,但从礼法正统而言,终究是另择选淑女更合适。

     皇后微笑颔首,“书读得不错。

    ” 这正是皇后都想法,毋以妾为妻!太子再不成器,他也是正妻嫡出,天生比其他皇子高一头!贵妃位比宰相,也终究只是妃妾,庶出皇子不许上争夺皇位的台面。

    若是事不可为,下一任天子,必须是东宫皇孙! 安宁通过了皇后的考验,下值回家,郡主已经备好了饭菜,等她开饭。

     一家人围坐吃饭,父亲母亲、三位哥哥嫂嫂,几个侄儿年纪小,被乳娘带着拜见过祖父母就回去吃自己特制的小食。

    一家人温馨用过一餐晚饭,郡主又把安宁送回自己的院子。

     “你们一个个的,白长这么大个子,还不如妹妹能干懂事!”郡主这么教训三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