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关灯
眼看临近立冬,就要到晚稻收割的时节了,但凡种庄稼的都紧张了起来,日日观瞧天象,恨不得直接冲进田里抢收。

    今夏经历了几场风灾,早稻毁了大半,补种也不及时,这一季的收成就是保命粮了,要靠它养活一家老小,缴纳高额赋税,挣出个活路。

    然而种田的尚有点盼头,海边的渔村早已叫苦连天,走投无路了。

     销声匿迹两年多的海盗又冒了出来,聚岛而居,劫掠商船不说,还会打上岸来烧杀抢掠。

    这一下沿海人人自危,别说商人不敢来收货,一些地方的渔民都不敢深入海中捕鱼了。

    辛辛苦苦得了海货,还要自己运到城里,被那些鱼档死命压价,糊口都嫌不够。

    这还不算完,官府还要多收一重盐税,不是把人往死里逼吗? 若不是罗陵岛的那群贼子太过凶残,无恶不作,估计都有不少人都要生出弃村从贼的念头了。

     就在这种焦头烂额的时刻,有一支商队沿着海岸悄无声息的摸了过来。

     “可以用海货换粮?”听到这话,须发花白的老村长两眼瞪得跟铜铃一样,“怎么个换法?能换多少?” “虾干、干贝都是三十斤换一石米,咸鱼五十斤换一石,不过都得是好货。

    若有晒干的海藻也能换粮,须得看成色。

    ”那个同样是一身渔民打扮的汉子豪爽道。

     这价格不算低啊!晚稻还没下来,粮价至少要一两银一石呢,他们的海货哪能卖出这样的好的好价?张老汉顿时心动了,赶忙道:“那诸位是怎么收货的,登门来收吗?” 那些鱼档出来的商贩最是奸猾,来收货都用自家的小斗,分量有差不说,还故意挑三拣四,拼命压价。

    若是这家也用大小斗,可就麻烦了。

     “我们不跟一家一户做买卖,若是想换,村里集齐了东西,搬到海边就行。

    ”那汉子干脆道。

     “这就能换?”张老汉两眼发直,一时连话都说不出了。

    这莫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善人?他们也能有这么好的运气,不会是上门行骗的吧? “能换,不过只待今天一日。

    若是想换,尽快把货运来。

    ”那汉子也不废话,转身想走。

     张老汉赶忙一把拉住了人:“别!别!先别走,等半个时辰就好。

    吾等这就去准备!” 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怎敢让人走了,赶紧请人安坐,自己跑去招呼村里的青壮收集海货。

    听到消息,满村的人都激动了起来,这种时候还有海商路过?还能直接拿货换米? 有个机警的赶忙问道:“村长,他们当真是换粮的,不会是想把咱们骗到海边,一锅端了吧?” 听到这话,张老汉一愣,脱下草鞋就抽了过去:“骗个屁!你当海贼都跟你一般蠢吗?人家有兵直接就冲上岸了,难不成你还能挡住?别废话,赶紧收拾东西去!” 一通忙碌吆喝,还真整出了不少海货。

    虽说他们鱼捕的少了,但是虾干和干贝并不少,晒干的海草也都带上了,万一人家看上了呢? 不过临行前,张老汉还是多了个心眼,把大担分成了小担,找了不少青壮扛着。

    人多势众,万一有什么不对,也好脱险。

     如此浩浩荡荡一群人,跟着那汉子到了海边。

    当看清楚停泊的渔船时,村人皆是目瞪口呆。

    无他,船上人太多了!一艘单桅船,甲板上竟然站了十来个人,各个都拿着长枪大刀,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这真不是海盗? 见众人一副畏惧想逃的样子,那汉子笑道:“海上不平,出来运货也要有些准备。

    不妨事的,把货都放下吧。

    ” 说着,他冲船上招了招手:“有人换粮,赶紧搬货下来!” 随着一声招呼,众人抬着一捆一捆的粮草,还有斗、秤等物下了船,堆在了岸边。

    随便往袋子上一戳,金灿灿的稻谷就流淌了下来。

     那汉子抓了一把,递在了老村长面前:“老丈你看看这新稻,可是交趾来的。

    ” 交趾米味道比两熟的稍差些,但是吃起来也顶饱啊!张老汉顿时笑逐颜开,连连道:“好,好!赶紧让商家称货!” 于是一边过秤,一边分稻,众人都忙碌了起来。

    也是渔家出身,这些船员分辨海货的眼力可是不差,好赖都能说得一清二楚,价钱也十分公道,让村民们心服口服。

    没花多长时间,大堆米粮就摆在了村人面前。

     这可是新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