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2)

关灯
征,无论表现为什么样的方式,这个特征总是固定不变的。

    就像我们将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随意放置在不同位置时,它会给我们不同的印象一样。

    然而,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这个三角形其实并没有变化。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整体目标的内涵不会只有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它的各种表现来全面认识它。

    我们不可能对一个人这样说:“如果你想满足自己的优越感,那么,只需要做这些或那些事就可以了。

    ”在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改变方式。

    一个人的身体越是强壮,当他面对阻碍时就越能另辟蹊径,只有那些神经病才认为:“我一定要这样,这是唯一的方法。

    ” 我们不想轻易对优越感的特殊追求进行具体的描述,然而,在所有的目标中,我们总结出一个共同因素——努力想要成为神。

    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会竭尽全力地按照这种想法来表现自己,他们希望自己成为上帝。

    很多哲学家也怀有同样的梦想,而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希望孩子变得和上帝一样。

    此外,这个目标还存在于古代宗教训练中:教徒一般都把将自己修炼成神作为最终目标,这样的理想,曾经体现在所谓的“超人”观念中。

    据说,尼采在发疯以后,曾在写给斯特林堡[10](strindberg)的信中,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thecrucified)作为自己的署名。

    一般来说,发疯的人常常赤裸裸地将优越感目标表露在外面,他们会声称自己是中国的皇帝或者是拿破仑[11]。

    他们希望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敬佩,成为具有超自然能力的超人,可以住在全世界任何地方,能预知未来,用无线电获取各种信息,聆听他人的所有对话。

    成为神的目标,也可以有较为合理的表现方式。

    比如,可以体现在希望得到全世界最高的智慧,或拥有使其他生命变得弱小的力量。

    不管我们是想保存俗世的生命,还是希望经历很多次轮回,然后返回人间,抑或是我们想在另一个想象的空间里永不腐朽,这些想法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变成神的基础上。

    在宗教范畴内,只有神才能永垂不朽。

    我们不必在这里讨论这一言论的对与错,它们是一种意义,是对生活的诠释,而我们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采用这种意义——成为圣者或是神。

    就连无神论者也会希望自己能够掌控神,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这种优越感目标是极其强烈的。

     假如我们将优越感的目标详细化,便不会在固有的生活模式中出现偏差。

    这种情况下,个人的习惯和特征都是完美无瑕、完全正确的。

    无论是问题少年,神经病患者,还是罪犯和酗酒者,他们的行为都是恰当的,是获取优越地位的正确途径。

    他们的病症都是对应目标而出现的,他们不可能否定自己的病症。

    学校里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他的懒在班级里是数一数二的。

    有一次,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