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司农寺的冬小麦试种

关灯
咸阳宫的庆贺乐声尚未散尽,嬴傒已换上粗布襦裙,踩着沾满泥土的玻璃靴踏入司农寺试验田。

    清晨的霜花覆在越冬的菜畦上,他蹲下身,用指尖碾碎冰晶,看着露珠在玻璃量器的刻度管壁上聚成银线——那量器上刻着穿越前熟悉的毫升单位,此刻正用来测量土壤湿度。

     "公子,三川郡的急报。

    "司农寺丞抱着一卷染霜的竹简奔来,竹片边缘沾着霉斑,"旧贵族煽动佃农毁了麦种,说'冬日下种逆天,必遭天谴'。

    " 嬴傒接过竹简,看见朱砂绘制的霉变麦粒图,眉头骤然紧锁。

    他想起穿越前在农业博物馆见过的汉代耧车图纸,指尖无意识划过量器上"千分之一升"的刻度:"去叫张良来,商社的玻璃暖房该派上用场了。

    " 正午的阳光透过玻璃暖房顶棚,在新翻的黑土上投下菱形光斑。

    嬴傒将西域带回的冬小麦种子摊在玻璃托盘上,颗粒饱满的麦种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光泽,与旁边本地麦种的干瘪形成刺眼对比。

    "看好了,"他抓起一把种子浸入皂角水溶液,"浸泡三个时辰,能分解种皮霉菌。

    " 张良撩开暖房棉帘,锦袍袖口蹭到玻璃支架上的冷凝水:"公子,旧贵族在市集散布歌谣:'冬麦是妖禾,食之肠寸断'。

    "他递过一张撒着荧光粉的纸条,上面潦草地记着:"敖仓粮价暴涨三成,流民涌入函谷关。

    " "让商社以半价抛售麦种,"嬴傒将种子倒入玻璃拌种器,皂角泡沫在器内旋成银白漩涡,"每斗种子附赠玻璃量器,刻上'天镜量种,亩产过石'。

    "想起现代农村推广杂交水稻的纪录片,他补了句,"再用玻璃版画印制《播种图解》,教他们用温度计测地温——低于五度不下种。

    " 黄昏时分,一位拄着枣木拐杖的老丈闯入暖房,看见青嫩的麦苗从黑土钻出,浑浊的眼睛突然泛起水光:"这...这是十月播的种?"拐杖重重顿在玻璃田垄上,惊飞了檐角栖息的麻雀,"老汉种了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