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逆向织网

关灯
成交明细里,却捕捉到了连续五笔168手的买单——这是操盘圈里"一路发"的暗号。

    "现在散户看见资金流出就跑,却不知道主力早把真实买单藏在拆碎的吉祥数字里。

    "林深转动着磨旧的钢笔,笔尖在K线图上点出一个个小点,"当所有人都在看红绿灯时,聪明人已经摸清了交警换岗的时间。

    " 暮色四合时,林深带着小周来到交易所的公开信息查询机前。

    他调出某只"资金持续流入"的妖股龙虎榜,用指尖划过营业部名称:"看这三个席位,上个月还在做煤炭股的资金陷阱,现在又来新能源唱戏。

    他们就像流动的庄家,在不同板块间复制同样的剧本。

    "小周注意到他说话时,袖口露出一道淡色疤痕——那是去年跳楼未遂时留下的,此刻正被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得发白。

     深夜的小屋里,林深对着白板列出三条铁律: 1.所有软件的资金流向都是加工品,如同被美颜的照片; 2.真正的主力动作藏在分笔成交的间隙里,如同礁石下的暗流; 3.当市场一致相信某种数据规律时,就是规律被颠覆的前夜。

     他用红笔在第三条下画了三道横线,想起今天在咖啡馆看见的场景:那个戴眼镜的操盘手离开时,随手把手机里的资金流向界面调成了"散户视角"。

    原来最狠的陷阱,从来不是伪造数据,而是让猎物相信自己正在破解陷阱。

     键盘轻响,模拟账户里的股票开始拉升。

    林深看着软件上依然显示的"资金净流出",突然想起破产清算那天,自己在法院门口捡到的半张财经报纸。

    头版标题是《大数据时代的投资哲学》,配图是密密麻麻的数据流。

    当时他觉得那是种讽刺,现在却明白:数据从不是真相,对数据的误读才是。

     窗外,交易所的LED屏还在滚动着股票代码,红绿交替间,林深摸出前妻寄来的女儿照片。

    小姑娘抱着他送的绘本,脸上沾着彩色蜡笔印。

    他在备忘录里写下新笔记:"利用陷阱的最高境界,是让设局者以为你正在落入他们的陷阱。

    "写完这句,他勾选了模拟账户里的"止盈"按钮,此时软件上的资金流向终于翻红,而真实的筹码,早已在三分钟前完成了换手。

     喜欢血色K线里的破茧重生请大家收藏:()血色K线里的破茧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