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冲刺订单与文化融合高潮

关灯
5月下旬的破晓时分,红星木雕村已被一层淡淡的希望之光笼罩。

    赵铁柱在昨夜的思索中坚定了信念,早早起身,召集了村里的木雕骨干们。

     “大伙都知道,咱们虽然碰到不少麻烦,但现在也迎来了新机会。

    苏联那边想要传统节日特色木雕,咱就用这批老木料做出精品!”赵铁柱目光炯炯,扫视着众人。

     张兴国老师傅点了点头,“柱子说得对,这批老木料质地优良,咱们可得好好利用,把中国节日的韵味刻进每一刀里。

    ” 二狗子兴奋地补充道:“俺觉得可以先从春节、中秋这些大节日入手,设计些融合苏联元素的木雕,肯定能惊艳他们。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迅速制定出详细的设计与生产计划。

    每个人都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工作,将这新的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随着晨光洒满村子,木雕艺人们围坐在工坊的大桌旁,开始了紧张的创意讨论。

     “春节的木雕,咱就以中国的舞龙为原型,把苏联的一些几何图案融入龙鳞里,咋样?”王虎子率先发言,用手在空中比划着。

     “这个想法不错,但还可以再大胆点。

    在龙的周围,用苏联套娃的形式表现一些春节的传统习俗,比如拜年、放鞭炮啥的。

    ”一位年轻艺人接着说道。

     关于中秋的木雕设计,大家也争论得热火朝天。

     “中秋主题,肯定得有月亮和玉兔。

    咱们把玉兔的造型设计得可爱些,再给它穿上类似苏联民间服饰的小衣服,旁边配上用中国书法写的苏联诗歌,体现文化融合。

    ”三顺子说道。

     经过一上午的热烈讨论,春节和中秋主题的木雕设计草图逐渐成型。

    艺人们看着这些充满创意的草图,仿佛看到了它们变成精美木雕后的样子,心中满是期待。

     中午时分,村民们顾不上休息,纷纷投入到材料准备工作中。

    几个年轻人小心翼翼地将老木料搬到工坊,按照不同的尺寸和质地进行分类。

     “这些老木料可珍贵着呢,每一块都得物尽其用。

    ”李铁蛋一边搬运,一边叮嘱着同伴。

     与此同时,张兴国老师傅则召集了所有参与此次特别订单制作的木雕艺人,进行技术指导。

     “这次用的老木料,质地比速生杨木硬一些,下刀的时候要更稳更准。

    在雕刻细节部分,比如龙鳞、玉兔的毛发,要用更小的刻刀,慢慢来,千万别着急。

    ”老师傅耐心地讲解着,还亲自示范了一些关键的雕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