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长安情素

关灯
初到长安,眼前的一切让我们目不暇接。

    宽阔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如织。

    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我们四人结伴而行,穿梭在人群中,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

    长安的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但真正让我们驻足的,却是一家名为“醉仙楼”的酒楼。

     醉仙楼位于长安城的中心地带,是一座三层高的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显得格外气派。

    楼前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醉仙楼”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笔力遒劲,气势非凡。

     我们走进酒楼,只见里面宽敞明亮,摆放着数十张桌椅,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精致的餐具。

    酒楼里已经坐满了客人,他们或高谈阔论,或举杯畅饮,气氛热闹非凡。

    我们在靠窗的位置找了一张桌子坐下,点了几样招牌菜和一壶美酒。

     正当我们品尝美食,欣赏窗外风景之时,一阵悠扬的琴声传来,如清泉般流淌在我们的耳畔。

    我们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美丽的女子坐在楼角的琴台前,专注地弹奏着。

    她身着一袭淡绿色的长裙,裙摆轻轻摇曳,如同一片随风飘动的绿叶。

    她的面容清秀,眉目如画,一双明亮的眼睛仿佛会说话,闪烁着灵动的光芒。

    她的手指在琴弦上轻轻拨动,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魔力,让人沉醉其中。

     “这位姑娘是谁?琴艺如此高超,容貌也如此出众。

    ”我忍不住赞叹道。

     “她就是长安城有名的才女来莺儿。

    ”坐在一旁的戏忠轻声说道,“她不仅琴艺绝伦,诗词歌赋也样样精通,是长安城中许多文人墨客仰慕的对象。

    ” “真是人如其名,莺歌燕舞,美不胜收。

    ”陈到也感叹道。

     “是啊,她的才情和美貌,就像这长安城的繁华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张任也附和着。

     我们一边欣赏着来莺儿的琴艺,一边谈论着她的才情。

    不知不觉间,一曲终了。

    来莺儿站起身,向众人微微一笑,然后缓缓走下琴台。

    她的笑容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而明媚,让整个酒楼都增添了几分光彩。

     “几位公子,你们对莺儿的琴艺可还满意?”一个声音在我们身后响起。

    我们回头一看,只见一个中年男子站在我们身后,他的脸上带着微笑,眼神中透着几分精明。

    “这位先生是?”我问道。

     “在下是醉仙楼的掌柜,几位公子都是第一次来长安吧?想必对莺儿的才情早有耳闻,今日一见,名不虚实吧。

    ”掌柜说道。

     “掌柜说的不错,我们确实被莺儿姑娘的琴艺所折服。

    ”我回答道。

     “几位公子若是喜欢莺儿的琴艺,不妨多来醉仙楼,莺儿每日都会在此弹奏,定会让几位尽兴而归。

    ”掌柜说完拱手,微微一笑转身离开了。

     我们继续品尝着美食,谈论着来莺儿的才情。

    然而,我们谁也没有想到,这次邂逅,竟会引发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故事。

     第二天,我们再次来到醉仙楼,希望能再次听到来莺儿的琴声。

    当我们走进酒楼时,却发现来莺儿已经坐在琴台前,静静地等待着。

    她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停留在我们身上,微微一笑。

    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一种莫名的情感在心底悄然滋生。

     “几位公子,今日又来听莺儿的琴艺,真是荣幸之至。

    ”来莺儿的声音清脆动听,如同黄莺出谷。

     “莺儿姑娘的琴艺如同天籁之音,让我们如痴如醉,怎能不前来聆听?”我微笑着回答。

     “公子过奖了,莺儿只是弹奏自己喜欢的曲子,能得几位公子赏识,莺儿深感荣幸。

    ”来莺儿说完,便开始弹奏起来。

    她的琴声如同潺潺流水,时而欢快,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婉转。

    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她的情感,让人沉浸其中。

     我闭上眼睛,仔细聆听,仿佛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喜怒哀乐。

    她的琴声中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诉说着她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一曲终了,我忍不住问道:“莺儿姑娘,你的名气已然传遍长安城,但琴声之中仿佛带着一丝忧伤?” 来莺儿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