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编号系统:物流单号实现货物追踪
关灯
小
中
大
反而成了改良契机。
林远彻夜未眠,在烛光下反复推演,终于设计出“三色流转签”系统:竹牌背面增设三个卡槽,分别插入代表“起运”的朱红签、“中转”的明黄签、“签收”的靛蓝签。
为了确保流转签不易损坏,他选用了浸过桐油的牛皮纸,边缘还特意用细麻绳缝制加固。
当漕船抵达南京码头,镖师抽出红签插入黄签,整个流转过程便一目了然,如同展开一幅清晰的画卷。
南京分号管事抚摸着流转签惊叹:“以前交接货物要核半个时辰,现在一盏茶功夫!” 徽商汪德昌的刁难来得气势汹汹。
五百担淮盐运抵扬州,这位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盐枭,将账簿狠狠摔在查验亭,眼神中满是挑衅:“林掌柜不是号称‘货物行踪尽在掌握’?我倒要看看,这些盐袋如何十日之内穿过七道关卡!”林远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取出两套木牌——盐袋外侧烙着“明码”编号,内侧则是加密暗码。
加密暗码由千字文、时辰和随机数字组成,只有持有特定解密木牌的人才能读懂。
为了防止暗码被破解,林远还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替换规则,每三天便更换一次组合逻辑。
车队行至宿州驿站突遇暴雨,道路泥泞不堪,三辆盐车陷入泥潭,进退两难。
林远收到飞鸽传书后,迅速翻开加密账簿。
解密木牌与“庚字柒佰叁拾二号”暗码契合的瞬间,他果断下令:“第三车装的是防潮精制盐,优先转移!”为了确保指令准确传达,他还使用了特殊的信鸽脚环,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紧急程度。
七日后,五百担盐分毫不差抵达京城广积仓,汪德昌盯着流转记录骇然道:“两千余里路,竟能精确到每一袋盐!”当即掏出千两银票要签全年合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晋商的阴谋在月圆之夜悄然展开。
黑衣人趁着夜色的掩护,撬开存放账簿的铁柜。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这是林远设下的陷阱。
铁柜顶部暗藏的机关被触发,顶棚暗格的桐油倾泻而下,火折子点燃的刹那,整间屋子化作火海。
火光冲天中,黑衣人们惊慌失措地逃窜。
次日,人们在灰烬中发现半张烧焦的图纸,上面“宙字”编号看似关键,实则是林远故意留下的假线索。
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他还在图纸上添加了一些看似专业却毫无意义的符号,让伪造的痕迹更加逼真。
这场危机催生了划时代的“信息楼”。
底层按千字文分类存放《货物总账》,每本账簿用不同颜色布面区分——红色记瓷器、青色记茶叶、玄色记贵重货物。
账簿的装订方式也经过特殊设计,采用活页夹形式,方便随时添加和更换页面。
二层悬挂二十八面商路旗,绣着对应编号前缀,木牌随货物流转在旗间移动。
为了让木牌移动更加顺畅,林远在旗帜下方安装了微型滑轮轨道,轻轻一推,木牌便能沿着轨道滑动。
顶层信鸽驿站里,信鸽脚上的竹筒分三色,红筒急件、黄筒平件、绿筒回执。
信鸽的训练也极为严格,每只信鸽都经过特殊训练,能准确识别不同颜色竹筒,并将其送达指定地点。
冬至那日,张居正密使来访。
看着信息楼内不断变换的木牌阵列,密使抚须赞叹:“若将此系统用于朝廷驿传,公文传递效率恐提升十倍!”林远却深知挑战才刚开始:为防编号重复,他设计“月更制”,每月初一更换千字文起始段落。
更换时,需要所有分号同步操作,为此,他建立了一套
林远彻夜未眠,在烛光下反复推演,终于设计出“三色流转签”系统:竹牌背面增设三个卡槽,分别插入代表“起运”的朱红签、“中转”的明黄签、“签收”的靛蓝签。
为了确保流转签不易损坏,他选用了浸过桐油的牛皮纸,边缘还特意用细麻绳缝制加固。
当漕船抵达南京码头,镖师抽出红签插入黄签,整个流转过程便一目了然,如同展开一幅清晰的画卷。
南京分号管事抚摸着流转签惊叹:“以前交接货物要核半个时辰,现在一盏茶功夫!” 徽商汪德昌的刁难来得气势汹汹。
五百担淮盐运抵扬州,这位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盐枭,将账簿狠狠摔在查验亭,眼神中满是挑衅:“林掌柜不是号称‘货物行踪尽在掌握’?我倒要看看,这些盐袋如何十日之内穿过七道关卡!”林远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取出两套木牌——盐袋外侧烙着“明码”编号,内侧则是加密暗码。
加密暗码由千字文、时辰和随机数字组成,只有持有特定解密木牌的人才能读懂。
为了防止暗码被破解,林远还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替换规则,每三天便更换一次组合逻辑。
车队行至宿州驿站突遇暴雨,道路泥泞不堪,三辆盐车陷入泥潭,进退两难。
林远收到飞鸽传书后,迅速翻开加密账簿。
解密木牌与“庚字柒佰叁拾二号”暗码契合的瞬间,他果断下令:“第三车装的是防潮精制盐,优先转移!”为了确保指令准确传达,他还使用了特殊的信鸽脚环,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紧急程度。
七日后,五百担盐分毫不差抵达京城广积仓,汪德昌盯着流转记录骇然道:“两千余里路,竟能精确到每一袋盐!”当即掏出千两银票要签全年合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晋商的阴谋在月圆之夜悄然展开。
黑衣人趁着夜色的掩护,撬开存放账簿的铁柜。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这是林远设下的陷阱。
铁柜顶部暗藏的机关被触发,顶棚暗格的桐油倾泻而下,火折子点燃的刹那,整间屋子化作火海。
火光冲天中,黑衣人们惊慌失措地逃窜。
次日,人们在灰烬中发现半张烧焦的图纸,上面“宙字”编号看似关键,实则是林远故意留下的假线索。
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他还在图纸上添加了一些看似专业却毫无意义的符号,让伪造的痕迹更加逼真。
这场危机催生了划时代的“信息楼”。
底层按千字文分类存放《货物总账》,每本账簿用不同颜色布面区分——红色记瓷器、青色记茶叶、玄色记贵重货物。
账簿的装订方式也经过特殊设计,采用活页夹形式,方便随时添加和更换页面。
二层悬挂二十八面商路旗,绣着对应编号前缀,木牌随货物流转在旗间移动。
为了让木牌移动更加顺畅,林远在旗帜下方安装了微型滑轮轨道,轻轻一推,木牌便能沿着轨道滑动。
顶层信鸽驿站里,信鸽脚上的竹筒分三色,红筒急件、黄筒平件、绿筒回执。
信鸽的训练也极为严格,每只信鸽都经过特殊训练,能准确识别不同颜色竹筒,并将其送达指定地点。
冬至那日,张居正密使来访。
看着信息楼内不断变换的木牌阵列,密使抚须赞叹:“若将此系统用于朝廷驿传,公文传递效率恐提升十倍!”林远却深知挑战才刚开始:为防编号重复,他设计“月更制”,每月初一更换千字文起始段落。
更换时,需要所有分号同步操作,为此,他建立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