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制度创新:设立货物验收标准化流程

关灯
了“货物验收司”,选拔出八名心思缜密的伙计,亲自授课培训。

    课堂就设在镖局后院的仓库里,地上摆满各种货物,墙上挂着巨幅《货物验收图谱》,上面用彩墨详细描绘了每种货物的查验要点,甚至标注了不同角度的光影变化对查验的影响。

     “看好了!”林远拿起一篓新收的西湖龙井,“茶叶验收分五步。

    第一步观形,要选芽叶完整、匀齐成朵的;第二步闻香,抓一把茶叶凑近鼻尖,正宗的龙井该有豆香与兰花香;第三步试水,取三钱茶叶用沸水冲泡,汤色黄绿明亮为上品;第四步尝味,入口鲜爽回甘;最后一步称净重,每篓误差不得超过半两。

    ”说着,他将茶叶倒入特制的白瓷碗,动作行云流水,如同品鉴大师。

    为了让伙计们掌握闻香技巧,他还准备了数十种不同品质的茶叶,让大家反复对比香气差异。

     试点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第一天就出了岔子。

    老镖头李三押运回来的铁器,验收司的伙计按标准称重时,发现重量比发货单少了五斤。

    李三当场就急红了眼:“老子走镖二十年,从来都是点数交接,哪有这么折腾的!”林远不慌不忙,命人取来磁石,在铁器上仔细擦拭,果然吸附出不少铁屑:“李三哥,这批铁器怕是在运输途中磨损了,以前咱们不称重,自然发现不了。

    ”事后,林远组织大家复盘,将这次事件编写成案例,补充进培训教材中。

     为了让验收流程深入人心,林远还编了一套《验收口诀》,让伙计们日夜背诵:“绸缎查纹尺量边,瓷器听音水试严。

    茶叶五验色香味,铁器称重磁石检。

    ”同时,制作了大量的图文告示,张贴在镖局各个角落,甚至在每辆镖车的车厢内侧,都印着简易的验收流程图。

    此外,他还定期组织“验收技能比武”,设置丰厚的奖励,激励伙计们提升查验水平。

    比武现场模拟真实的货物验收场景,设置各种陷阱和难题,如混入次品货物、篡改包装等,考验参赛者的眼力和判断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过一个月的试点,效果显着。

    货物交接纠纷减少了七成,损耗率也下降了四成。

    林远趁热打铁,将验收标准推广到全国分号。

    他亲自撰写了《天元镖局货物验收大典》,用精美的宣纸装订成册,每本都加盖镖局的紫铜大印。

    书中不仅详细记载了各类货物的验收标准,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案例分析,甚至收录了不同地区货物的特性差异说明。

    为了确保书籍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他邀请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参与校对,如绸缎庄的织锦大师、瓷器窑口的工匠、茶叶行的品鉴师等。

     为了确保各地分号严格执行,林远设立了“巡检使”一职。

    巡检使由他亲自挑选的亲信担任,手持“如朕亲临”的令牌,定期巡查各分号。

    巡查时,不仅要检查货物验收的实际操作,还要考核伙计对验收标准的掌握程度。

    考核方式别出心裁——现场模拟揽货、押运、交付的全过程,让伙计们在实战中展示技能。

    巡检使还会携带一套“验收标准核验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