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商队护卫:训练伙计使用现代格斗术

关灯
铳威胁,则发明“盾牌阵”——用多层牛皮包裹的圆盾交错叠加,形成移动掩体。

    为了模拟实战,他甚至从铁匠铺定制了一批包着棉套的“训练兵器”,让镖师们在对抗中熟悉招式。

     在训练过程中,林远发现部分镖师难以适应新的武器使用方式。

    例如,擅长使长枪的王二柱,在练习匕首近身战时总是习惯性地拉开距离。

    林远便让他与身材矮小但灵活的李四一组,通过无数次的对抗演练,王二柱逐渐克服了习惯,掌握了近身搏击的技巧。

     最严苛的当属第三周的“实战演练”。

    林远将镖师分为红蓝两队,在扬州城外的废弃村落设置模拟劫镖场景。

    蓝队负责押运装有石块的“贵重货物”,红队则扮作穷凶极恶的劫匪。

    首次演练中,蓝队因缺乏配合,不到半个时辰便“全军覆没”。

    林远当场复盘,在沙地上画出攻防路线图:“你们看,当敌人从三面围攻时,为何不组成三角阵型?镖车两侧的人要形成交叉火力,中间的人负责保护货物!” 为了提升团队协作,林远引入现代军事的“手语通讯”。

    他设计了二十余种手势:握拳高举代表发现敌人,手掌下压示意隐蔽,两根手指指向眼睛表示注意警戒。

    这些简洁明了的手势,让镖队在无声中也能传递信息。

    起初,镖师们常因记错手势闹笑话,陈大海甚至在演练中把“撤退”手势做成了“进攻”,导致全队陷入包围。

    但经过反复训练,他们逐渐形成默契,能在瞬息间领会指令。

     林远还在训练中加入了心理战的元素。

    他安排一些镖师假扮成敌方的内应,在演练中制造混乱,测试其他镖师的应变能力。

    有一次,在模拟劫镖的关键时刻,“内应”突然砍断镖车的缰绳,许多镖师顿时慌了手脚,但也有反应迅速者,立即将“内应”制服,并重新控制住镖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训练期间,林远还不忘强化镖师的心理素质。

    他在演武场中央放置巨大的铜锣,每当锣声响起,所有人必须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深夜时分,更会安排“突袭演练”,让镖师们在睡梦中惊醒后迅速集结。

    有一次,熟睡的小吴被踹开房门的“劫匪”惊醒,慌乱中抄起枕头当武器,结果被判定“当场阵亡”。

    林远借此机会强调:“真正的劫镖不会挑你准备好的时候!唯有把警惕刻进骨子里,才能活下来!” 为了让镖师们更好地理解实战中的生死一瞬,林远还收集了大量真实的劫镖案例,在每晚的休息时间为大家讲述。

    他详细分析每个案例中镖师的失误之处,以及如果运用新学的格斗术和战术可以如何改变结局。

    这些生动的案例,让镖师们对训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个月后,首场“实战考核”在暴雨中展开。

    林远特邀漕帮、徽商的代表前来观礼,又重金聘请江湖上声名赫赫的“太行三杰”充当“劫匪”。

    考核开始,押运车队刚出扬州城,便遭遇“劫匪”突袭。

    只见镖师们不慌不忙,前排两人举起盾牌组成掩体,后排三人手持短弩齐射,压制敌人攻势。

    陈大海瞅准时机,带领突击小队从侧翼包抄,运用新学的擒拿术,眨眼间便制住两名“劫匪”。

     在激烈的对抗中,一名镖师的盾牌被“劫匪”的斧头劈开,情况十分危急。

    但他迅速将盾牌一甩,挡住“劫匪”的视线,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