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水路改革:改造木筏为平底运输船

关灯
,轻便又稳当!” 经过七昼夜的争论与修改,首艘试验船“天元一号”终于在船厂下水。

    这是一艘长两丈、宽六尺的平底船,船底铺着三层交错的榆木板,两侧浮筒用生牛皮紧紧捆扎,船尾的平衡舵由精钢打造,可通过滑轮组自由升降。

     林远亲自登上船头,手中握着从现代记忆中复刻的指南针。

    随着船工将船推入水中,“天元一号”稳稳漂浮在江面,吃水深度果然控制在三尺以内。

    但当装载了五吨货物后,船身开始剧烈摇晃,左侧浮筒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

     “快!把货物往中间挪!”马奎大声指挥,额头青筋暴起。

    船工们手忙脚乱地调整货物位置,可船身依旧倾斜。

    就在众人以为船要翻沉时,林远猛地扳动平衡舵的操纵杆,右侧舵面缓缓下沉,船身奇迹般恢复了平衡。

     “成功了!”岸上的船匠们齐声欢呼。

    但林远盯着微微渗水的船板,眉头紧皱:“浮筒的固定方式不行,遇到激流容易松动。

    而且船底虽平,在浅滩仍会刮擦。

    得想个办法……” 正当天元镖局全力改进船只时,胡文远也没闲着。

    他坐在画舫中,看着手下送来的“天元一号”图纸,翡翠扳指在掌心转得飞快:“林远这小子,居然真敢打漕运的主意。

    传令下去,让各水闸严格检查过往船只,但凡发现类似平底船,一律扣下!再去散布消息,就说这种怪船是不祥之物,会冲撞河神。

    ” 流言像瘟疫般在码头蔓延。

    有些迷信的船工甚至在腰间系上红绳,生怕沾染了“妖船”的晦气。

    但林远不为所动,他带着刘庆福等人日夜泡在船厂,尝试用铁环加固浮筒,在船底加装可拆卸的滑板。

     终于,经过三次改良,“天元三号”诞生了。

    这艘船采用了全新的榫卯结构,浮筒与船身通过铸铁铆钉连接;船底的滑板由坚硬的柏木制成,遇到浅滩时可轻松拆卸;船尾还增设了风帆与手摇桨的双重动力系统。

     为了证明新船的可靠性,林远决定亲自押运一批瓷器前往苏州。

    出发前,他在船头摆上三牲祭品,却不是为了祭祀河神:“今天,我们要用实力打破谣言!” 船队刚驶出扬州港,便遭遇了胡文远在漕运衙门内熟人的刁难,漕运衙门的巡检船拦住去路,为首的千总冷笑:“林掌柜,你这怪模怪样的船,怕是不合规矩吧?” 林远掏出盖着官印的文书:“在下已向工部报备,此船专为内河浅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