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燎原星火与暗流涌动*

关灯
学来的!” 林晚晴的信! 许明远心中微动,擦干净手上的灰尘,接了过来。

    信封上是林晚晴娟秀的字迹。

    他走到刚搬来的二手办公桌前坐下,拆开信。

     信纸带着淡淡的清香。

    林晚晴的文字如同她的人一样,清新又带着一丝书卷气。

    她描述了大学校园的新奇与广阔,课程的有趣与挑战,室友的趣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崭新生活的憧憬和一丝初离家乡的淡淡乡愁。

    然后,笔锋似乎犹豫了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远,清华园一定更美、更令人向往吧?真为你高兴!…只是,上次在银行门口,看到你…似乎很忙碌,也…很有魄力(汇款单上的数字着实吓了我一跳)。

    总觉得你和高中时很不一样了,像藏着很多秘密。

    大学生活开始了,希望你一切都好,也…别太累着自己。

    如果…如果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写信告诉我。

    祝学业顺利,前程似锦!晚晴” 信的最后,还附上了她在大学的通信地址和宿舍电话号码。

     许明远拿着信,久久不语。

    他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那份真诚的关切和越来越浓的好奇。

    他就像一个行走在迷雾中的人,而林晚晴正试图透过迷雾,看清他的轮廓。

    这份朦胧的情愫,在重生后忙碌的创业中,显得格外珍贵,也格外…麻烦。

     他提笔回信。

    没有解释那五万块,也没有过多提及自己的“事业”,只是分享了清华报到前的期待(真假参半),表达了对她大学生活的祝福,感谢了她的关心,并同样留下了自己在清华未来宿舍的联系方式(提前打听好的)。

    文字温和、有礼,带着距离感,却又留下了沟通的桥梁。

    他需要时间,也需要空间。

     时间飞快,清华报到的日子近在眼前。

    许明远将省城的事务做了安排: *厂房装修:委托给工头老李,按图施工,张翠芬监工,钱款分批支付。

     *翻新业务:暂时由吴老板提供订单,张翠芬接收配件和发货。

    核心技术环节(质检、关键部件更换、系统优化)只能等他抽空回来,或者未来招到可靠技术员。

     *资金:留下五万块作为公司流动资金(含装修尾款),其余资金分散在股市、银行定期以及父母手中(以“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积蓄”名义又给了家里三万)。

     告别了忧心忡忡又满怀骄傲的父母(他们至今仍觉得儿子去清华是“学大本事”,对他的“公司”将信将疑),许明远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九月初的北京,秋高气爽。

    当许明远拖着简单的行李,站在“清华园”那古朴厚重的牌坊下时,饶是重生者的心境,也忍不住涌起一股激荡。

    这里,将是他人生的新起点,也是他撬动未来的重要支点! 报到、领钥匙、找宿舍。

    他被分在紫荆公寓,四人一间。

    推开宿舍门,其他三位室友已经到了。

     *靠门的下铺,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材微胖的男生正在笨拙地铺床单,看到许明远,憨厚一笑:“你好!我叫**陈涛**,辽宁的!以后是室友了!” *靠窗的上铺,一个身材高瘦、穿着篮球背心、发型很潮的男生正戴着耳机听CD,见人进来,摘下耳机,酷酷地点了下头:“**周宇阳**,北京本地的。

    ” *靠窗的下铺,一个皮肤白皙、气质斯文、穿着讲究的男生正在整理一摞厚厚的英文原版书,他推了推金丝眼镜,目光在许明远身上停留片刻,带着一丝审视,才微微颔首:“**李哲**,上海。

    ” 许明远将行李放到剩下的靠门上铺,露出一个友善的笑容:“大家好,我叫**许明远**,H省的。

    以后多多关照!”简单的自我介绍,却立刻让宿舍的气氛活跃起来(除了周宇阳又戴上了耳机)。

    陈涛热情地帮忙递东西,李哲则看似随意地问起了许明远的高考分数和专业。

     “计算机系,638分。

    ”许明远平静地回答。

     “638?”陈涛倒吸一口凉气,看许明远的眼神立刻带上了崇拜。

     李哲镜片后的目光也闪烁了一下,微微点头:“很高,计算机系…不错。

    ”语气中少了几分审视,多了些认可。

    周宇阳的耳机里,音乐声似乎也调小了些。

     下午,许明远按照通知,前往计算机系大楼,与他的学业导师——**郑国栋教授**见面。

    郑教授年约五十,头发花白,面容严肃,是计算机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在操作系统和分布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