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火器

关灯
,有火炮,这是边军的重中之重,任博扬没法不重视。

     换好衣服,商澜三人随着龚守义的亲卫去了主营帐。

     营帐里坐了十几个汉子,各个表情凝重。

     龚守义站起来,迎商澜等人几步,说道:“三位,我把兄弟们也叫过来了,任大将军的事咱们得好好商议商议。

    ” “兄弟们,这三位是锦衣卫的兄弟,就是他们救了我。

    ” 一个百户说道:“老龚,锦衣卫的人都有凭证,倒不是咱小人之心,可总归是大事,不能马虎不是?” “正是正是。

    ”其他几个立刻附和道。

     王力看看商澜,后者点点头,他便把锦衣卫的腰牌取了出来。

     李强也是。

     商澜把 不准里面有没有奸细,不好表明身份,把短铳从腰上取下来,“我的腰牌丢了,就拿这个家伙证明一下吧。

    ” 龚守义靠近两步,“擦,果然跟见过的连发铳不一样,确实好家伙,好家伙啊!” 大家都是火器营的将官,对火器情有独钟,几个百户也围了上来。

     其中一人说道:“能试试么?咱们有弹药。

    ” 商澜把弹仓掰出来,笑道:“你们的弹药不能用。

    ” 转轮枪弹仓精致,子/弹比鸟铳的小许多,确实不能用。

     一干汉子便也罢了,悻悻然坐了回去。

     大家继续商议正事。

     如果龚守义不谋逆,自然要帮大夏平叛谋逆,但他们人数少,火/药数量也不多,想要跟六万边军抗衡等同于以卵击石。

     但他们毕竟是火器营。

     只要有火/药,商澜就能想出一些办法来,就算对抗不了任博扬,也能以逸待劳,支援大夏军队。

     另外,商澜还做了承诺,只要干掉叛军,她就向皇帝请命,给火器营的兄弟们升官。

     武官们都很爽快,大家很快就达成了协议,并对接下来的事情进行了统筹安排。

     …… 商澜离开京城的第十天,昭和帝安排在南城二桂胡同的暗哨起了作用,他的人摸到北城桃花胡同,抓到了陈先生。

     陈先生,名悬,字危言,先帝时期的一个同进士。

     此人文章一般,于兵法极有研究,善谋略,曾任过冠军侯的军师,在大夏的兵法圈子里极富盛名。

     任家是陈悬的老东家,陈悬自然格外忠心。

     他本人虽是书生,但骨头硬得很,陆俞审了两天什么都没审出来,人就咬舌自尽了。

     昭和帝暴跳如雷,却也毫无办法,只好派兵围了冠军侯府。

     岂料,冠军侯府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一干婢女小厮。

     昭和帝屡屡受挫,完全没了脾气,黄龙河决堤,给京城下游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流民朝京城蜂拥而来。

     为缓和危机,他暂时放下谋逆一案,亲自征粮——号召京城权贵和富户捐款捐粮,从北方各州府调粮,并使用强硬手段迫使官员归还国库银两。

     整个京城鸡飞狗跳。

     好在他始终大军在握,且流民被死死规制在一个区域内,才没有发 生更坏的结果。

     历时大半个月,流民终于散了。

     然而,昭和帝这口气还没完全喘匀,西南边军大将军任博扬叛乱,占领桂东桂西两省的消息便传了过来。

     整个京城哗然。

     有人叛乱,就有人要去平叛。

     几位亲王通过各种渠道给昭和帝表明心意——他们要率军平叛。

     昭和帝不大相信冠军侯有谋逆的胆子,但他也确实找不到幕后黑手。

     王爷们不能信任,军里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乃至于,虎符交给谁他都不放心。

     最后,商老太爷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带兵前往。

     昭和帝同意了,下圣旨任命商老太爷为大将军,端王监军,二人互相制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卫国公送走最后一批粮草,精疲力尽地回了国公府——国公府八月份修建完成。

     “父亲。

    ”商云彦推门进了内书房,担忧地说道:“从北到南,一个多月的急行军,祖父的身体能成吗?” 商祺道:“不能行也得能行。

    ”他喝了口茶,重新靠在躺椅上,“辣椒、番柿收得怎样了?” 商云彦道:“全部收上来了,番柿下了地窖,辣椒也晒上了。

    ” 商祺点点头,“都是你妹妹的心血,等她回来,火锅店就开张。

    ” 商云彦“嗯”了一声,“父亲,妹妹最近没有消息吗……” “没有。

    ”商祺蹙起眉头,烦躁地站了起来,“这孩子胆子忒大了,怎么就不回家跑那里去了呢?” 商云彦道:“妹妹可能查到了什么吧?” 商祺叹了一声,“那是一定的。

    只是太冒险了啊,就算跟着她的两个锦衣卫都活着,也不过三个人而已。

    ” 商云彦道:“如果只有三个人,便条一定送不过来,父亲,我怀疑妹夫也活着。

    ” 商祺愣了片刻,忽然笑了起来,“我儿说得没错。

    ” 一个月前,他下衙时收到了一张没有署名、字体陌生的便条,上面只写着“桂东安好”四个字。

     他们一家除商澜和他四弟之外,都在京里,用不着报平安,也谈不上安好不安好。

     而且,他四弟在西北,西北并无战事。

     所以,他确定那张字条说的是商澜。

     如果商云彦的分析是对的,岂不是他不但女儿没死,女婿也可能没死? 但愿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