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弩机革新破瓶颈,连珠构想惊世人

关灯
开始清晰。

     图纸中央,不再是传统的单臂弩身,而是一个坚固、方正、如同厚重书匣般的“弩机匣”!匣体由精铁铸造,内部结构被清晰地剖视展现。

    最引人注目的,是匣体上方一个倾斜的、可容纳五支标准弩箭的“重力供弹匣”!箭矢依靠自身重力,依次滑入发射轨道。

     “力源何在?”学徒忍不住凑近,声音发颤。

     马钧的炭笔精准地点向匣体内部一套精巧绝伦的杠杆联动系统。

    一根异常粗壮、带有锯齿状棘轮的主弩臂被水平安置在匣体底部,其后端连接着一个硕大的“蹬环”。

    “蹬环”二字被马钧重重圈出——此乃士卒脚蹬发力之处!主弩臂的前端,则通过一组精密的摇臂和连杆,连接着负责挂弦的“钩心”。

     “妙…妙啊!”学徒眼睛瞪圆了。

    脚蹬之力,远胜臂拉!这解决了连弩所需巨大拉力的核心难题!更精妙的是,那组摇臂连杆的设计,竟巧妙地利用了杠杆原理,将脚蹬的巨大行程,转化为钩心精准而短促的挂弦动作! “如何连发?”学徒的呼吸都急促起来。

     马钧的笔尖移向匣体侧面,一个结构复杂却秩序井然的“机括总成”。

    核心是一个可以水平往复滑动的“弩机滑块”。

    滑块上集成了悬刀(扳机)、钩心释放装置以及一个至关重要的“推箭杠杆”。

    滑块的后方,连接着一根强劲的复位簧片。

     “看!”马钧的炭笔随着他的构想快速移动,“士卒蹬踏主臂,挂弦!弦动,带动滑块后移,压缩簧片!同时,滑块上的‘推箭杠杆’后撤,让开箭道,供弹匣内第一矢自动滑入待发位!松蹬,主臂在簧片作用下复位,但弦已被钩心挂住!扣动悬刀,钩心释放,第一矢激发!” “激发瞬间,滑块因簧片蓄力,猛力前冲!”马钧的笔重重一顿,“前冲之力,其一,通过联动,瞬间将主弩臂再次拉至待发位(利用杠杆复位),完成自动挂弦!其二,滑块前冲时,其上的‘推箭杠杆’同步前推,将供弹匣内第二矢精准推入待发箭槽!如此,蹬踏一次,完成挂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