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媒婆主公太热情,教育蓝图初铺开
关灯
小
中
大
"
陈子元翻开账本,烛火在竹片上投下跳动的影。
他望着算筹排列的"三五一十五,二八一十六",突然想起后世小学课堂的加减乘除表。
指尖在案上虚点两下,他抽过简雍的算筹,将粟米数、人口数、折半比例写成竖排数字,大笔一挥画出分隔线:"简学士,这是'竖式算',先算带家眷的三百人,三斗折半是一斗五升,三百乘一斗五......" 算盘珠"哗啦"一声掉在地上。
简雍蹲下去捡,抬头时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这...这比筹算快三倍? 子元你从哪儿学的?"关羽凑过来,手指跟着数字移动,浓眉渐渐舒展开:"某虽不懂,倒瞧着清楚。
"张飞把脑袋挤在两人中间,粗声粗气:"比某数钱快多咧!" 刘备探身越过案几,指尖几乎戳到竹片:"这法子要是能教给账房,往后算粮饷也不用熬通宵了。
"他突然抓住陈子元的手腕,"子元,你写本算学书吧! 就像《三字经》那样,让娃娃们从蒙学就开始学!" 雪越下越大,子时的更鼓敲过三遍时,陈子元书房的烛火还亮着。
他伏在案前,竹简上的字迹从"一而十,十而百"开始,慢慢延伸到"加减乘除,分毫不差"。
窗外的雪光透进来,照着他眼下淡淡的青黑,却掩不住眼底的亮——他想起后世乡村小学的朗朗书声,想起那些因为不识字被粮官克扣军饷的士卒,想起刘备说"要让徐州的娃,都能认自己的名字"时发亮的眼睛。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
刘备裹着狐裘进来,手里端着陶碗:"热羊肉汤,某让后厨留的。
"他挨着案几坐下,望着满桌竹简,声音轻得像怕惊飞了什么,"某小时候在涿县卖草鞋,见富户家的娃捧着《论语》念,眼馋得很。
那时候就想,要是能有个地方,不管贫富都能读书......" 陈子元舀了口汤,热意从喉管直窜到心口:"不只是算学。
某还想编本《蒙学字课》,从'人、口、手'教起,再教'忠、义、信'。
将士的子女免费入学,穷得揭不开锅的娃,给米粮当束修。
"他翻出另一卷竹简,"还有这个,某按声韵分了二十六个'拼音',像标声
他望着算筹排列的"三五一十五,二八一十六",突然想起后世小学课堂的加减乘除表。
指尖在案上虚点两下,他抽过简雍的算筹,将粟米数、人口数、折半比例写成竖排数字,大笔一挥画出分隔线:"简学士,这是'竖式算',先算带家眷的三百人,三斗折半是一斗五升,三百乘一斗五......" 算盘珠"哗啦"一声掉在地上。
简雍蹲下去捡,抬头时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这...这比筹算快三倍? 子元你从哪儿学的?"关羽凑过来,手指跟着数字移动,浓眉渐渐舒展开:"某虽不懂,倒瞧着清楚。
"张飞把脑袋挤在两人中间,粗声粗气:"比某数钱快多咧!" 刘备探身越过案几,指尖几乎戳到竹片:"这法子要是能教给账房,往后算粮饷也不用熬通宵了。
"他突然抓住陈子元的手腕,"子元,你写本算学书吧! 就像《三字经》那样,让娃娃们从蒙学就开始学!" 雪越下越大,子时的更鼓敲过三遍时,陈子元书房的烛火还亮着。
他伏在案前,竹简上的字迹从"一而十,十而百"开始,慢慢延伸到"加减乘除,分毫不差"。
窗外的雪光透进来,照着他眼下淡淡的青黑,却掩不住眼底的亮——他想起后世乡村小学的朗朗书声,想起那些因为不识字被粮官克扣军饷的士卒,想起刘备说"要让徐州的娃,都能认自己的名字"时发亮的眼睛。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
刘备裹着狐裘进来,手里端着陶碗:"热羊肉汤,某让后厨留的。
"他挨着案几坐下,望着满桌竹简,声音轻得像怕惊飞了什么,"某小时候在涿县卖草鞋,见富户家的娃捧着《论语》念,眼馋得很。
那时候就想,要是能有个地方,不管贫富都能读书......" 陈子元舀了口汤,热意从喉管直窜到心口:"不只是算学。
某还想编本《蒙学字课》,从'人、口、手'教起,再教'忠、义、信'。
将士的子女免费入学,穷得揭不开锅的娃,给米粮当束修。
"他翻出另一卷竹简,"还有这个,某按声韵分了二十六个'拼音',像标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