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孔明现身?陈子元惊遇奇才少年

关灯
临终前缝的,倒成了甩不脱的记号。

    " 诸葛亮盯着那方蜀锦,喉结动了动。

     他忽然弯腰拾起竹笔,在被雪水浸开的墨迹上画了条弯弯曲曲的线:"这是从南阳到临淄的商路。

    "又点了点"徐州"位置,"陶使君病重时,南阳商队运了三百车药材过去。

    "他抬眼时,眼底的锐光淡了些,添了丝探究,"先生的商队,可曾路过下邳?" 陈子元暗自松了口气。

     他知道诸葛亮这是在试探他与刘备的关联——陶谦病重时,刘备正是下邳守将。

    "某家商队只运粮,不运药。

    "他信口胡诌,"去年徐州蝗灾,我爹押了批粟米过去,回来时说下邳城墙上插的旗子,比往年都干净。

    " "旗子干净?"诸葛亮挑眉。

     "旗子上没沾血。

    "陈子元望着石桌上未干的墨迹,仿佛看见去年徐州城墙上那面"刘"字旗,在秋风里猎猎作响却无半点污痕,"使君治军,连马啃了百姓半垄麦都要罚军棍。

     旗子干净,说明兵干净;兵干净,百姓的灶膛才烧得旺。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诸葛亮的竹笔在"徐州"位置重重一点,墨迹晕开个深褐的圆:"先生对使君的事,倒比史书还熟。

    " "史书是写在竹简上的。

    "陈子元转身走向月洞门,靴底碾碎的冰碴发出细碎的响,"使君的事,是写在百姓灶台上的。

    " 话音未落,院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雪地里的碎冰被铁蹄踏得飞溅,紧接着是张飞粗哑的喊:"元直! 元直! 主公在前堂急得转圈,说冀州快马报信——袁绍要攻易京! 公孙将军那边撑不住了!" 陈子元脚步一顿,回头时见张飞裹着玄色披风撞进院子,发梢滴着融雪,活像头淋了雨的黑熊。

     诸葛亮下意识后退半步,却仍挺直腰板望着这个突然闯入的猛将。

     "三将军。

    "陈子元笑着拍了拍张飞的肩膀,"书院里都是读书种子,您这嗓门能掀了房梁。

    " "嘿!"张飞挠了挠后颈,冲诸葛亮挤了挤眼,"小先生莫怪,某老张粗人一个。

    "他又转向陈子元,压低声音却仍震得人耳朵疼,"主公说那快马带了地图,说袁绍派了淳于琼领三万军,直扑公孙将军的囤粮点——" "我知道了。

    "陈子元打断他,目光却落在诸葛亮身上。

     少年正垂眼盯着自己的鞋尖,雪水在青布上洇出个深色的圆,像块未干的墨。

     他忽然提高声音:"孔明小友,三日后未时,临淄城'得月楼',某请你喝壶热酒,再接着说这'煮热饭'的学问如何?" 诸葛亮猛地抬头,眼尾的雪粒被睫毛扫落:"得月楼?" "对。

    "陈子元解下外袍搭在臂弯,雪水顺着袖口滴在青石板上,"那里的羊肉汤放了当归,喝下去能暖到脚后跟。

    " 张飞在旁直咂嘴:"元直你倒是会挑地儿,得月楼的羊肉汤,某上次去还排了半柱香的队——" "三将军。

    "陈子元笑着拽他往外走,"再耽搁下去,主公该派赵云来捉人了。

    " 两人的身影消失在月洞门外,脚步声渐远。

     诸葛亮站在雪地里,望着石桌上那方蜀锦冠带——方才陈子元说话时,不小心落在了石沿上。

     他伸手拾起,锦缎贴着掌心的温度,竟比雪水还暖些。

     "孔明。

    "蔡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些促狭,"发间的雪都化了,还站在这儿发什么呆?" 诸葛亮低头看着掌中的蜀锦,忽然笑了。

     他将冠带小心收进袖中,转身时雪落满肩:"女师,三日后未时......得月楼的羊肉汤,我可从来没喝过。

    " 蔡琰望着他发亮的眼睛,忽然想起方才陈子元看这少年时的眼神——像农人望着将熟的麦浪,像匠人摸着待雕的玉胚。

     她摇了摇头,抱着书册往屋内走,檐角的铜铃被风吹得轻响,惊起几只躲雪的麻雀。

     诸葛亮站在原地,望着雪地里那两串深浅不一的脚印——一串是陈子元的,清浅却稳当;一串是张飞的,深且乱,倒像刻意要踩碎所有冰碴。

     他摸了摸袖中温热的蜀锦,忽然明白:有些相遇,从一开始就不是偶然。

     而三日后的得月楼里,会有个自称"陈懂"的先生,带着壶烫得刚好的黄酒,和他说些比《管子》更热乎的学问。

     喜欢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请大家收藏:()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