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天汉流辉

关灯
建安十六年春,代郡学宫废墟上的桑树苗已亭亭如盖,叶片脉络天然勾勒出《急就章》残句。

    曹操遣王粲为“护脉使”,携青铜活字周游郡县,见乌桓降卒正帮汉人孩童在桑皮纸上拓印“胡汉杂字”——左为鲜卑文“穹庐”,右注汉字“帐房”,中间以桑果浆点染如星。

     一、泮池洗兵,胡琴和雅乐 孙权船队抵辽东,随船乐师以胡笳吹奏《鹿鸣》,甲板忽现蹋顿族弟呼厨泉。

    其腰间悬“汉匈合契”玉牌,牌面“毋相攻”三字乃蔡文姬手书。

    甘宁欲拔刀,见呼厨泉解下狼皮箭囊,内盛《尔雅·释地》残卷,页角粘着风干的桑花瓣。

     刘备在成都开大庠,邀乌桓小王子为“客卿”。

    讲堂泮池里,羌族少年洗去箭簇上的血锈,磨成刻刀;匈奴女眷将战袍改作书囊,针脚间绣“弓藏典出”图。

    小王子登上杏坛,以桦树皮卷《史记·匈奴列传》,忽闻阶下童子齐诵“夷狄而华夏者,华夏之”,手中桦笔竟在桑纸上洇开“和”字墨韵。

     二、桑田译经,星槎通绝域 曹操在许都建“译经阁”,命仓慈将《道德经》译为鲜卑文。

    译至“兵者不祥之器”时,鲜卑译者阿那律忽以弯刀刻木简:“此句与我族‘鹿鸣止杀’古训相通。

    ”阁外桑林沙沙作响,每片叶背竟显梵文《法句经》片段——原是天竺沙门竺法兰当年经行时,以桑汁写于叶上的偈语。

     诸葛亮遣费祎使乌桓,携“天汉星图”竹简。

    穹庐中,老萨满以兽骨占卜,见星图上“北斗”对应匈奴“苍狼星”,“南箕”联着鲜卑“白鹿星”,惊拜曰:“汉家星槎,竟知我族千年图腾!”费祎展桑皮地图,其上用朱砂标出各胡族“圣山”方位,与《禹贡》九州暗合如环。

     三、玉门关外,桑影映佛窟 敦煌传来急报:月氏商队在玉门关外遇劫,货物尽失,唯余一车桑皮纸完好。

    曹操命陈琳彻查,却见纸张夹层藏着龟兹文《乐舞谱》,谱中“胡旋舞”节拍竟与《诗经·简兮》韵律相通。

    更奇者,每幅纸背皆隐现飞天壁画,衣带飘拂间缠绕着桑枝纹样。

     刘备遣马超镇西陲,在酒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