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思维沙盘·林砚的极限推演
关灯
小
中
大
他的瞳孔泛起淡蓝,过目不忘的能力自动调取记忆:《武经总要》记载“凡炮,军中之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但具体参数从未有过精确计算。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他对着空气比划,指尖划过虚拟的杠杆支点,“配重块下落高度1.8米,势能是mgh=512×9.8×1.8……”数据流瞬间重组,配重块开始缓缓下沉,皮兜里的石块被甩向天空。
“角度!”林砚突然喊出声。
原本题目中的投石机仰角是45度,但古代工匠习惯用“望山”测角,实际可能有3度误差。
他抬手调整角度参数,沙盘中的石块轨迹立刻偏移,在半空中划出更凌厉的抛物线。
“空气阻力!”他又想起什么,额角沁出细汗。
古代没有流体力学概念,但石块飞行时的阻力不可忽略。
系统立刻在模型中叠加了空气阻力公式,原本流畅的抛物线尾部开始下沉,最终落点比理论值缩短了12米。
“射程287米。
”林砚听见自己的声音在沙盘中回响,“破坏力……”他调出石块动能公式,m=20千克,末速度v=√(2gh×(L1/L2)2)——杠杆长臂与短臂的比例是5:1,“动能是?mv2=?×20×(√(2×9.8×1.8×25))2……” 数据流疯狂涌动,林砚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看见沙盘中的石块砸在虚拟城墙上,夯土飞溅,木栅断裂,连系统虚影都开始闪烁:“神经负荷87%……警告,持续推演可能导致短期记忆紊乱……” “再算一次。
”他咬着牙,指尖几乎要戳穿虚拟的空气。
这不是简单的物理题——上周历史课讲宋代城防时,他注意到教材里“投石机有效射程约200米”的描述,可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靖康之变时金军曾用投石机破汴梁外城,那距离远不止200米。
“教材被改过?”这个念头刚冒出来,沙盘中的射程数字突然跳到312米。
“叮——” 现实世界的触感猛地涌回来。
林砚发现自己趴在课桌上,草稿纸被钢笔戳破了三个洞,墨迹晕开一片,上面密密麻麻写满公式:从宋斤到千克的换算,从杠杆原理到空气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他对着空气比划,指尖划过虚拟的杠杆支点,“配重块下落高度1.8米,势能是mgh=512×9.8×1.8……”数据流瞬间重组,配重块开始缓缓下沉,皮兜里的石块被甩向天空。
“角度!”林砚突然喊出声。
原本题目中的投石机仰角是45度,但古代工匠习惯用“望山”测角,实际可能有3度误差。
他抬手调整角度参数,沙盘中的石块轨迹立刻偏移,在半空中划出更凌厉的抛物线。
“空气阻力!”他又想起什么,额角沁出细汗。
古代没有流体力学概念,但石块飞行时的阻力不可忽略。
系统立刻在模型中叠加了空气阻力公式,原本流畅的抛物线尾部开始下沉,最终落点比理论值缩短了12米。
“射程287米。
”林砚听见自己的声音在沙盘中回响,“破坏力……”他调出石块动能公式,m=20千克,末速度v=√(2gh×(L1/L2)2)——杠杆长臂与短臂的比例是5:1,“动能是?mv2=?×20×(√(2×9.8×1.8×25))2……” 数据流疯狂涌动,林砚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看见沙盘中的石块砸在虚拟城墙上,夯土飞溅,木栅断裂,连系统虚影都开始闪烁:“神经负荷87%……警告,持续推演可能导致短期记忆紊乱……” “再算一次。
”他咬着牙,指尖几乎要戳穿虚拟的空气。
这不是简单的物理题——上周历史课讲宋代城防时,他注意到教材里“投石机有效射程约200米”的描述,可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靖康之变时金军曾用投石机破汴梁外城,那距离远不止200米。
“教材被改过?”这个念头刚冒出来,沙盘中的射程数字突然跳到312米。
“叮——” 现实世界的触感猛地涌回来。
林砚发现自己趴在课桌上,草稿纸被钢笔戳破了三个洞,墨迹晕开一片,上面密密麻麻写满公式:从宋斤到千克的换算,从杠杆原理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