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下水道的流体密码

关灯
卯时初刻,大理寺验尸房的陶瓮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林姝玥半靠在竹榻上,看谢砚舟用骨尺丈量青铜钉的长度——三寸七分,与前隋《营造法式》中记载的“颅钉规制”丝毫不差。

     “前隋宫廷盛行‘颅钉固魂’之说,”她用镊子夹起金粉,对着窗户透光观察,“这金粉里混着朱砂和石英砂,是古代方士用来伪造‘秘宝光辉’的惯用手法。

    ” 谢砚舟点头,将青铜钉收入匣中:“萧明远费尽心机,竟为了个虚无的传说。

    ”他忽然指向她腹部的绷带,“伤口还疼吗?”林姝玥摇头,指尖划过石案暗格刻字:“‘秘宝在人心’,倒像是给我们的警示。

    ” 【回忆闪回:】 昨夜从承天寺塔返回后,谢砚舟坚持亲自为她重新包扎伤口。

    他指尖的温度透过布条传来,在腹部烙下一片温热。

     林姝玥注意到他耳后新添的伤痕,形状如月牙,与自己的虎口疤竟有几分相似。

     “大人可曾想过,”她忽然开口,“为何藤甲盟执着于鼎中秘宝?或许他们根本不在乎宝器,而是借此掩盖真正的目的。

    ”谢砚舟挑眉,示意她继续说。

     “聚珍斋近三个月购入大量硝石、硫磺,”林姝玥翻开密账,“这些都是制火药的原料。

    而乱葬岗发现的铅粉,除了作旧青铜器,还能用于...制作炸石药。

    ” 谢砚舟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工部最近在修长安地下水道,萧明远若勾结工部官员...”他冲向门口,却在触碰门环时顿住——门环上缠着根红丝线,正是藤甲盟的标记。

     “陷阱!”林姝玥惊呼,话音未落,验尸房地板突然震动,一块石板缓缓升起,露出深不见底的水道入口。

     腐臭味混着硫磺味扑面而来,她瞥见水道壁上刻着的藤蔓纹,与藤甲盟纹身如出一辙。

     “他们想引我们进入下水道。

    ”谢砚舟握紧长剑,“但或许,我们能反客为主。

    ”他伸手扶她起身,却在触到她腰间银哨时愣住——哨身内侧刻着极小的“辰”字,与他玉佩背面的“卯”字合起来,正是“辰卯相交,水火既济”。

     【巳时正,长安地下水道】 林姝玥举着火折子,借着火光观察水道结构。

    石壁上每隔五步便有个凹洞,里面插着腐朽的火把,洞底积着黑色淤泥——那是长期水流冲刷的痕迹。

     “前隋建的下水道,采用‘五折三弯’结构,”谢砚舟用剑鞘敲击石壁,“每段弯道都是天然的回音壁,可监听异常声响。

    ”林姝玥点头,现代流体力学中称这种设计为“声学监测系统”,没想到千年前已被应用。

     两人沿水道前行,林姝玥忽然蹲下身子:“看这些水痕——上层呈黄褐色,含泥沙量高,是暴雨时的径流;下层泛着油光,有硫磺味,是近期倾倒的。

    ”她用细布蘸取水样,在火上烘烤,布面留下白色结晶,“是硝石溶液,说明他们在附近提炼火药。

    ” 谢砚舟皱眉,目光扫过水道顶部的石缝:“若在这里引爆火药,整个大理寺会随地基崩塌。

    ”他忽然指向远处转角,那里漂浮着具尸体,身着工部制服,咽喉被割开,伤口呈锯齿状——是凿子所致。

     林姝玥取出银针验毒,针尖未变色:“死前被迷晕,凶器是带锯齿的凿子,与周明的工具一致。

    ”她翻开死者手掌,虎口处有老茧,中指内侧有墨渍,“是个经常握笔的账房先生,却穿着工部制服...” “是周明的替死鬼。

    ”谢砚舟断定,“藤甲盟杀了真正的工部监工,换上自己人,以便混入工地。

    ”他忽然握住她的手,将她拽到石柱后——前方传来脚步声,混杂着木桶滚动声。

     “快点!萧老板说申时前必须完成装填!”熟悉的蜀地口音,是聚珍斋的伙计。

     林姝玥从石缝中望去,见三名黑衣人推着木桶,桶身上印着“官盐”字样,却在接缝处渗出淡黄色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