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幽洞偶得先贤迹
关灯
小
中
大
许久的`教育明灯系统`(若设定)忽然发出一阵极其微弱、却清晰无比的蜂鸣!同时,一股难以言喻的、仿佛来自遥远时空的呼唤感,透过那阴冷的洞口丝丝缕缕地渗透出来,与他手中的黑色碎石片产生了某种微弱的共鸣!
这感觉……不是危险!而是一种……苍茫、厚重、带着书卷气息的牵引!
系统的提示音仿佛在催促,那共鸣感如同灯塔。
林墨一咬牙,豁出去了!他从破帆布包里摸出那盏积满油垢的煤油灯和一小盒火柴——这是他唯一的光源。
他小心地划着火柴,点燃灯芯。
昏黄、摇曳的火苗在黑暗中亮起,驱散了一小片令人窒息的黑暗,也给他带来了一丝勇气。
他深吸一口气,将煤油灯护在胸前,趴下身子,一点点地爬进了那个狭窄、冰冷、散发着霉味的洞口。
洞内远比想象的要深。
他匍匐前进了大约七八米,狭窄的甬道豁然开朗! 借着微弱的灯光,林墨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大的天然洞穴之中。
洞顶不高,布满钟乳石,空气潮湿阴冷。
洞壁上布满人工开凿的痕迹,显然被精心修整过。
而最让他震撼的,是洞穴正中央! 那里竟赫然矗立着一块半人高的、相对平整的青黑色石碑!石碑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和蛛网。
在石碑前方,还有一个用石块垒砌的、简陋的土台,上面散落着一些早已朽烂不堪、看不出原貌的木质残片,似乎是某种供案的遗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墨的心脏狂跳起来!他举着煤油灯,屏住呼吸,一步步靠近那块石碑。
昏黄的光晕下,他伸出手,用袖子用力擦拭掉石碑表面厚重的积尘。
灰尘簌簌落下,露出了石碑的真容! 碑面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古拙遒劲的文字!不是常见的楷书或行书,而是更古老、更朴拙的……隶书?甚至带着点篆书的韵味!字迹深深嵌入石中,历经岁月,依旧清晰可辨! 林墨凑近了,借着跳跃的灯火,艰难地辨认着那些古老的文字。
他前世作为语文老师的古文字功底在此刻发挥了作用。
“**……时值乱世,烽烟四起,文脉几绝……避祸于此穷山恶水……不忍圣贤之道湮没,童子蒙昧……乃择此洞天,镌刻蒙训,授以村童……虽陋室寒窟,亦存薪火之志……**” 这是一段……序言?!林墨的心跳几乎停止!他强压住激动,继续往下看。
序言之后,是整整齐齐、分门别类刻录的文字! 开篇赫然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千字文》?! 接着是:“**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的节选! 还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 更让林墨震惊的是,在蒙学经典之后,石碑上还刻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散佚或极为罕见的古代童谣、训蒙格言、简易算诀,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农时、节气、本地草药辨识的实用知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孩童启蒙的用心和对知识传承的执着! 石碑的落款处,刻着一个名字和年代:“**隐叟文澜谨录大业九年避世于此**” 大业九年?!隋朝?!一千四百多年前?! 林墨如遭雷击,整个人僵立在冰冷的洞穴中,手中的煤油灯剧烈地摇晃起来,灯影在古老的碑文上疯狂跳动! 一个避世隐居的文人!在隋末乱世,逃到这穷山
林墨一咬牙,豁出去了!他从破帆布包里摸出那盏积满油垢的煤油灯和一小盒火柴——这是他唯一的光源。
他小心地划着火柴,点燃灯芯。
昏黄、摇曳的火苗在黑暗中亮起,驱散了一小片令人窒息的黑暗,也给他带来了一丝勇气。
他深吸一口气,将煤油灯护在胸前,趴下身子,一点点地爬进了那个狭窄、冰冷、散发着霉味的洞口。
洞内远比想象的要深。
他匍匐前进了大约七八米,狭窄的甬道豁然开朗! 借着微弱的灯光,林墨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大的天然洞穴之中。
洞顶不高,布满钟乳石,空气潮湿阴冷。
洞壁上布满人工开凿的痕迹,显然被精心修整过。
而最让他震撼的,是洞穴正中央! 那里竟赫然矗立着一块半人高的、相对平整的青黑色石碑!石碑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和蛛网。
在石碑前方,还有一个用石块垒砌的、简陋的土台,上面散落着一些早已朽烂不堪、看不出原貌的木质残片,似乎是某种供案的遗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墨的心脏狂跳起来!他举着煤油灯,屏住呼吸,一步步靠近那块石碑。
昏黄的光晕下,他伸出手,用袖子用力擦拭掉石碑表面厚重的积尘。
灰尘簌簌落下,露出了石碑的真容! 碑面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古拙遒劲的文字!不是常见的楷书或行书,而是更古老、更朴拙的……隶书?甚至带着点篆书的韵味!字迹深深嵌入石中,历经岁月,依旧清晰可辨! 林墨凑近了,借着跳跃的灯火,艰难地辨认着那些古老的文字。
他前世作为语文老师的古文字功底在此刻发挥了作用。
“**……时值乱世,烽烟四起,文脉几绝……避祸于此穷山恶水……不忍圣贤之道湮没,童子蒙昧……乃择此洞天,镌刻蒙训,授以村童……虽陋室寒窟,亦存薪火之志……**” 这是一段……序言?!林墨的心跳几乎停止!他强压住激动,继续往下看。
序言之后,是整整齐齐、分门别类刻录的文字! 开篇赫然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千字文》?! 接着是:“**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的节选! 还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 更让林墨震惊的是,在蒙学经典之后,石碑上还刻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散佚或极为罕见的古代童谣、训蒙格言、简易算诀,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农时、节气、本地草药辨识的实用知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孩童启蒙的用心和对知识传承的执着! 石碑的落款处,刻着一个名字和年代:“**隐叟文澜谨录大业九年避世于此**” 大业九年?!隋朝?!一千四百多年前?! 林墨如遭雷击,整个人僵立在冰冷的洞穴中,手中的煤油灯剧烈地摇晃起来,灯影在古老的碑文上疯狂跳动! 一个避世隐居的文人!在隋末乱世,逃到这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