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稚手摹碑文脉延

关灯
久提升!】 一股暖流融入林墨的精神,他对蒙学典籍的亲和力似乎又深了一丝。

    而更让他欣喜的,是石头身上那种发自内心的、因知识本身而获得的巨大快乐和自信。

     拓印活动很快在孩子们中推广开来。

    林墨选择相对平整安全的碑文区域,在天气晴好的日子,分批组织孩子们在洞外进行。

    笨拙的小手拿着海绵,认真地在覆着纸的石碑上拍打。

    每一次揭下拓片,看到自己亲手“复制”出的古老文字,孩子们都会爆发出惊喜的欢呼。

    这不再是枯燥的学习,而是一场充满仪式感和成就感的探索之旅! 连王老栓和李德贵也好奇地来看过几次。

    看着孩子们专注的小脸和一张张墨迹未干的拓片,王老栓咂咂嘴,没说什么,但眼神中那份最初的功利和怀疑,已经淡去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模糊的认同。

    李德贵则默默拿起一张王小虎拓的歪歪扭扭的“寒来暑往”,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摩挲着,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低声念叨着:“好……好啊……” 青山坳小学的读书声,开始夹杂着孩子们兴奋地展示自己拓片的喧闹。

    林墨将那些拓片收集起来,精心挑选、装订,在教室土墙上开辟了一小块地方,专门用来展示“文澜爷爷的字”。

    一张张拓片,如同点点星火,照亮了破败的教室,也连成了一条通往千年智慧的时光长廊。

     这天,林墨正在整理新一批拓片,王老栓背着手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少见的、混合着郑重和一丝不确定的神情。

     “林老师,”他咳嗽一声,从怀里掏出一个皱巴巴、印着“青石县教育局”字样的信封,“镇上邮电所老刘头捎来的,说是……县里教育局给你的信。

    ” 县教育局?! 林墨的心猛地一跳!他接过信封,入手很薄。

    拆开,里面只有一张薄薄的信纸。

    他展开,快速浏览。

     信的内容很官方,措辞也很谨慎。

    大意是:近期有“群众反映”(未指明具体)青山坳小学教学方式“新颖独特”,尤其涉及一处“历史遗迹”的利用。

    县教育局对此表示“关注”,并“拟于近期”派员前来“了解情况”,希望林墨老师“积极配合”,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落款是青石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一个叫赵志国的科长。

     没有褒奖,没有定论,只有谨慎的“关注”和即将到来的“了解情况”。

     王老栓看着林墨瞬间凝重的脸色,粗声问道:“林老师,信上说啥?县里……啥意思?” 林墨放下信纸,望向窗外连绵的黄土坡,缓缓吐出一口气。

     山外的风,终于还是吹进了青山坳。

     这初燃的星火,在稳固了根基,照亮了一方小小的天地后,即将迎来它无法回避的——更广阔的审视。

     喜欢乡村教师重生奇遇记请大家收藏:()乡村教师重生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