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石城关

关灯
驴车在坑洼的黄土路上颠簸了大半日,将青山坳的葱茏山色和熟悉土腥味远远抛在了身后。

    当那低矮、略显破败却沉淀着千年沧桑的青石县城墙终于出现在视野尽头时,日头已经偏西,将城楼的剪影拉得老长。

     王老栓亲自赶车,他特意换上了压箱底、只有过年才舍得穿的半新蓝布褂子,腰杆挺得笔直,仿佛不是送林墨进城,而是护送一件稀世珍宝。

    车上除了林墨简单的行李(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几本旧书,以及被他小心翼翼包裹好、夹在画板里的『薪火传灯图』拓印缩小稿),还堆满了乡亲们硬塞的山货:一袋新磨的苞谷面,几串风干的野菌,一小罐野蜂蜜,还有李德贵连夜烙的、能当干粮吃好几天的厚实锅盔。

     “林老师,到了!”王老栓勒住缰绳,驴车停在略显嘈杂的城门口。

    他跳下车,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指着前方:“喏,教育局就在里面那条街,挂着大牌子的就是。

    俺就不进去了,这牲口进城里头不方便。

    ”他搓着手,脸上带着自豪又有些不舍的复杂神情,“你……你好好干!给咱青山坳长脸!有啥事,指个人捎个信儿回来,咱全村都是你后盾!” 林墨跳下车,接过行李,心头也是一阵暖流涌动。

    他看着王老栓布满风霜却格外明亮的眼睛,用力点头:“老栓叔,放心。

    学校的事,还有山杏石头他们,就多劳您和李校长费心了。

    ” “包在俺身上!”王老栓拍着胸脯,又压低声音,“那丫头……还有那‘眼睛’……你也多留心。

    县里能人多,兴许……” 林墨明白他的未尽之意,郑重道:“我知道,我会谨慎。

    ” 目送王老栓赶着驴车,在夕阳余晖中渐渐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归途,林墨深吸了一口气。

    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草木泥土的清新,而是煤烟、人畜汗味、还有各种小摊贩食物混杂的气息。

    城门口人来人往,穿着“的确良”衬衫、拎着人造革提包的行人步履匆匆,偶尔驶过的“二八大杠”自行车铃声清脆,一切都昭示着与宁静山村的截然不同。

    一种既新鲜又带着淡淡疏离的陌生感包裹了他。

     他背起行囊,拎着沉甸甸的山货,迈步走进了青石县城。

    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是灰扑扑的砖瓦房,间或夹杂着几栋刷了白灰的二层小楼。

    供销社的橱窗里陈列着略显单调的商品,国营饭店门口飘出炒菜的油香。

    街角的电线杆上贴着红红绿绿的标语和告示。

    这一切,对他这个“重生者”的灵魂而言,带着浓烈的时代烙印和一种奇异的“复古”感。

     按照王老栓的指点,林墨很快找到了青石县教育局。

    那是一栋两层的水泥小楼,比周围的建筑显得“气派”一些,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

    传达室的大爷戴着老花镜,正慢悠悠地翻报纸。

     “同志,您好。

    我是青山坳小学的林墨,来报到的。

    ”林墨上前,礼貌地说道。

     大爷抬眼,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林墨的衣着朴素,甚至有些陈旧,裤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