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角落里的微光

关灯
”他摇摇头,继续费力地搬动一张瘸腿的桌子。

     旧图书室?林墨心中一动。

    他轻轻推了推那扇小门,门轴发出刺耳的“嘎吱”声,一股浓重的、混合着尘土、霉菌和旧纸张的陈腐气息扑面而来。

     `教育明灯系统`提示:【检测到高浓度‘沉寂知识’气息。

    】 林墨屏住呼吸,走了进去。

    里面光线极其昏暗,只有几缕阳光从高处的气窗缝隙艰难地挤进来,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

    房间不算小,但堆满了杂物:破损的体育器材、淘汰的旧教具、废弃的标语牌……如同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而在房间最深处的墙角,靠着几排歪歪斜斜、积满厚厚灰尘的木制书架! 书架上并非空空如也!虽然大部分书都东倒西歪,被厚厚的灰尘覆盖,甚至结着蛛网,但依稀能看到一些褪色的书脊。

     林墨的心跳微微加速。

    他小心翼翼地穿过杂物,走到书架前。

    灰尘呛得他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他随手拂去一本厚书上的积尘,露出模糊的字迹——《十万个为什么(五十年代版)》。

    旁边是《趣味物理小实验》、《中国民间故事集》……甚至还有几本线装的、纸张发黄脆弱的旧书! 这些书,与外面走廊里那些崭新的、散发着油墨味的“中考冲刺宝典”、“考点速记手册”形成了鲜明而讽刺的对比。

    它们像是被时代抛弃的遗迹,无声地诉说着知识曾经拥有的、超越功利之外的趣味和广阔。

     林墨的目光在布满灰尘的书脊上逡巡。

    突然,他被书架最底层角落里,一个卷起来的、被压在一堆破旧挂图下面的、不起眼的牛皮纸卷筒吸引了。

    那卷筒的边缘已经磨损,露出里面一点不同于纸张的、略显粗糙的质地。

     他蹲下身,费力地将卷筒从杂物堆里抽出来。

    入手沉重,布满灰尘。

    他吹开浮尘,解开系着的、几乎要断掉的细麻绳,小心翼翼地将卷筒展开。

     当卷轴完全铺开在地面的灰尘上时,林墨的呼吸为之一窒! 这不是书,也不是画。

    这是一幅拓片! 纸张已经泛黄变脆,但上面拓印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辨。

    那是……文字!熟悉的、苍劲古朴的魏碑体!风格与青山坳文澜石碑上的文字一脉相承,但内容截然不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拓片上的文字不多,只有寥寥数行: >**“教无定法,贵在得心。

    ** >**启其蒙昧,非惟章句。

    ** >**山川草木,皆可为师;** >**嬉笑怒骂,亦蕴真知。

    ** >**徒记诵而无思,犹入宝山空手归。

    ** >**心灯一点,照破万卷迷津。

    ”** 落款处,一个同样熟悉的篆书印章赫然在目——**文澜散人**! 轰! 林墨只觉得一股电流瞬间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