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心灯初燃破坚冰

关灯
清晨,青石县一中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初三(二)班的教室门口,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教室后门敞开,几排特意加设的座椅上,已经坐满了人。

    教育局副局长(一位头发花白、面容严肃的老者)居中而坐,陈卫国科长紧挨其侧,脸色紧绷。

    刘建国主任坐在另一边,眼神锐利如鹰,不断扫视着教室布置和陆续进来的学生。

    张红梅坐在最靠近讲台的角落,腰杆挺得笔直,双手紧握放在膝上,嘴唇抿成一条冷硬的直线,目光如同两把冰锥,死死锁定着讲台方向。

    还有几位县里的教研员和一中资深教师,神情或好奇,或审视,或不以为然。

    无数道目光织成一张无形的压力之网,笼罩着整个教室。

     学生们鱼贯而入,比平时更加安静,脚步放得极轻,落座时几乎不发出一点声响。

    每个人都低着头,仿佛被这阵仗吓住了。

    空气里弥漫着粉笔灰的味道,还有一种更浓重的、名为“考试”和“审判”的气息。

     林墨站在讲台旁,整理着教案。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干净衬衫,身姿挺拔。

    `教育明灯系统`的提示冷静地显示着: 【环境压力:极高(多维度审视)】 【被动技能『薪火微光』持续生效,微弱稳定心神。

    】 【核心环节『寰宇忧乐』推演预备启动。

    】 【关键人物状态监测:苏航(游离度降低,略有好奇);李梅(高度紧张,准备记录);赵小军……(已进入教室!位置:最后排角落!状态:极度紧张,头深埋,但桌上……放着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 看到赵小军真的来了,尽管缩在角落几乎要隐形,桌上却放着纸笔,林墨心中微暖,仿佛注入了一丝力量。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那些或麻木或紧张的面孔,最终迎向后方那片审视的“海洋”。

     上课铃声如同丧钟般敲响,刺耳而漫长。

     “上课!” “起立!” “老师好——” 声音比平时更加整齐,也更加空洞。

     “同学们好,请坐。

    ”林墨的声音平稳有力,清晰地传到教室每个角落,也传入后方领导的耳中。

    他没有多余的开场白,没有客套的寒暄,直接进入主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

    ”林墨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遒劲有力的五个大字。

    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拿起那个漆皮剥落的旧地球仪,动作自然得如同拿起一本教科书。

    “但在进入文字之前,我想请大家先看一样东西。

    ”他将地球仪轻轻放在讲桌上。

     这个举动,瞬间打破了某种“规矩”!教室里的学生都愣住了,后排的领导们更是面面相觑,陈科长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张红梅的嘴角向下撇出一个极度不满的弧度。

    拿个破地球仪上语文课?简直闻所未闻! 林墨无视了那些惊愕的目光,手指轻轻拨动地球仪。

    “谁能告诉我,我们现在在哪里?”他指向地球仪上那个熟悉的雄鸡轮廓。

     前排一个胆大的学生迟疑地举手:“中……中国?” “很好。

    ”林墨点头,手指顺着中国版图的轮廓移动,“那这条蜿蜒的大河,是什么?” “长江!”这次回答的声音多了几个。

     “对,长江,我们的母亲河。

    ”林墨的手指最终停留在中游偏南的一片区域,“那么,在古代,这里有一个烟波浩渺、连接长江的大湖,被称为‘八百里洞庭’,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记》,就诞生于此。

    ”他拿起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