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集:技术攻关

关灯
刘好仃抱着那瓶涂料,走在回车间的路上。

    夜风轻轻吹着他的衣角,他低头看了眼手里的瓶子,嘴角微微上扬。

     “明天就开始吧。

    ”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完全亮,他就已经坐在工作台前,把昨天找来的几样材料一一摆开。

    瓶子上的标签早就模糊不清了,但他记得哪一瓶是老张给的,哪一瓶是从仓库角落翻出来的。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瓶盖,一股淡淡的化学味道扑鼻而来。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闻到了希望的味道。

     “这玩意儿要是能行,咱们厂说不定真能推出一款新节能玻璃。

    ” 他一边想着,一边开始调配第一组实验样品。

    由于实验室设备老旧,很多标准流程都得手动操作。

    温度控制靠手感,涂层厚度靠目测,连干燥时间都得靠经验估算。

     “这不是做实验,这是在练功夫。

    ”他自嘲了一句,拿起一块废旧玻璃板,用刷子小心地涂上一层薄薄的涂料。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玻璃表面折射出一道微弱的蓝光。

    他眯起眼,仔细观察着光线的变化。

     “嗯……有点意思。

    ” 试验开始了。

    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前三次实验,涂层不是干裂就是脱落,甚至有一次刚涂上去没多久就整片剥落下来,像一张纸一样飘到地上。

     “完了,又失败了。

    ” 刘好仃看着满桌狼藉,叹了口气。

    小李站在一旁,脸上也写满了失落。

     “刘师傅,这东西是不是不行啊?” “哪有那么快成功的。

    ”刘好仃笑了笑,“咱们才刚开始呢。

    ” 他知道,问题出在附着力和稳定性上。

    涂层太薄容易掉,太厚又会影响透光率。

    而且现有的涂料配方也不够稳定,稍微受热就会变形。

     “得换个思路。

    ”他说。

     当天下午,他在维修车间转了一圈,找到了一台闲置的高温炉。

    虽然外观破旧,但基本功能还能用。

     “拿这个代替标准烘烤设备,试试看效果。

    ” 他又从老张那里借来一批废旧玻璃,专门用来做基础测试。

    这样一来,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反复试验。

     “咱现在是草根科研队,就得用草根的办法。

    ” 他一边说,一边动手改造工作台。

    他在玻璃表面手工雕刻出一些简单的引导槽,模仿树叶的脉络结构,试图利用重力和毛细作用让涂料自然流平。

     “你看,这样涂完之后垂直悬挂,让它自己往下滴,就能形成均匀的一层。

    ” 小李看着他的动作,眼里重新燃起了希望:“刘师傅,你这脑瓜真是太灵了。

    ” “不是我灵,是你太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