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藤野朴田:枪就摆放在桌面上

关灯
藤原朴田问:“你还记得郭松龄吗?” “当然记得。

    ”王至诚回答,“字茂宸,生于奉天,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具有爱国精神和革命理想的将领。

    ” “你知道他是怎么去世的吗?”藤原朴田继续追问。

     王至诚答道:“张作霖对郭松龄十分器重,但面对郭松龄的背叛,张作霖义愤填膺,派人将郭松龄与妻子韩淑秀枪杀,甚至不允许下属为郭松龄收尸,郭松龄曝尸三日才被埋葬……” “为什么要杀他?”藤原朴田紧接着问。

     “因为郭松龄发动了反奉战争。

    ”王至诚解释道。

     这段故事源于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张作霖与冯玉祥、段祺瑞曾相约,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

    郭松龄深受孙中山影响,认为张作霖作为东北王应当以救国救民为重,早日结束军阀混战,而张作霖却更看重实际利益与权力的巩固。

     1925年,郭松龄与妻子韩淑秀赴日本考察军事,得知张作霖在日本购买武器并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郭松龄愤怒不已,决定联络冯玉祥共同反奉……这一举动触动了张作霖的底线。

     “张作霖身世匪徒,属于东北军老派代表,而郭松龄则是新派人物,保路运动后投靠了孙中山,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

    两者在派系斗争中互不相让,因此张作霖对郭松龄始终心存猜忌,误以为他并非诚心归附奉军,心怀二志。

    ”藤原朴田分析道。

     “郭松龄在奉军中表现出色,得到了张学良的推荐与信任,逐渐掌握了东北军的精锐部队。

    ”王至诚补充。

     “这让张作霖更担心郭松龄会成为潜在威胁。

    ”藤原朴田说道。

     1925年,在冯玉祥的支持下,郭松龄起兵反叛张作霖,提出反对内战、要求张作霖下野等主张。

    郭松龄的反叛行为与张作霖对信义和忠诚的重视形成了冲突,加速了张作霖决心除掉郭松龄的步伐。

     同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起兵,枪杀姜登选,发表反奉宣言,亲率七万大军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攻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

     奉军全线退至辽河东岸,遭到郭松龄的猛烈攻击,被打得一败涂地。

    郭松龄与妻子化装逃跑。

     12月24日,郭松龄在新民县一个农家的菜窑里被奉军逮捕。

    25日,郭松龄与妻子被押至辽中县老达房后,双双遭到枪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郭松龄的失败不仅是因为张作霖的决策,还因为奉军和关东军的双重镇压。

    他的部队在攻击新民县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