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文化的较量:兰亭序的召唤

关灯
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考压在他肩上,令他难以释怀。

    他的眼神透露出对艺术和真理的执着追求。

     “二位尊兄,可是清华大学的大家,却有这般闲心聊天?”王至诚说道,期待引发一场有趣的对话。

     “我和国维兄秘密前来,参加日本汉学教育研究会,会议还未开始就被查封,我们甚至遭到了搜身。

    ”陈寅恪说道。

     “从去年年底至今年春,日本加强了对教育的控制,尤其在中小学教育中强化了道德教育和军事训练。

    ”王至诚补充道。

     “他们的课堂和新教材中,除了油墨香外,还充斥着‘皇道’、‘神道’、‘大和魂’和‘武士道’,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忠诚和勇武精神,为未来的战争铺垫。

    ”陈寅恪感叹。

     王国维放下手中的古籍,苦笑着说:“我就说不该来。

    研究国学不在中国,却偏要来日本参加他们的汉学会议!” 日本汉学家邀请他们,是因为陈寅恪对中国国学的深厚基础。

    日本研究的汉学多源于中国国学,但日本人没想到的是,陈寅恪在世界游学多年归来,带回了纯正的东方学。

     面对大潮,陈寅恪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在推崇西方文化和白话文盛行的年代,他对待国学并非全盘否定,也不是一味迎合,而是以独立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真可谓“众人皆醉我独醒”。

     “中国国传统文化拥有深远的价值。

    ”陈寅恪的言辞坚定,展现出铮铮傲骨,让人感到振奋。

     王国维接着说:“在日本,他们并不是陈寅恪的对手,还请来了几个‘中国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嘛!”陈寅恪安抚着王国维的肩膀,微笑道。

     “要不是藤野朴田帮忙,恐怕我们早已被当做日本的共字号抓了!”王国维说着,继续翻阅手中的古籍。

     王至诚问:“参加汉学研讨会的日本人主要是谁?” “主持的是佐藤松本,还有汉学家佐藤春夫、荒正人,以及田中、土肥原、板垣等人。

    ”陈寅恪回答道,“我们中国,只有我和国维兄应邀参加。

    结果国维兄都拍了桌子!” 王国维有些不满:“研讨会不欢而散。

    陈寅恪非要到市场上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