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探索诗词 感悟文学

关灯
随着在启蒙学堂学习的深入,陈天佑对诗词的热爱愈发浓烈,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全身心地投入到诗词的世界中,尽情探索其中的奥秘,感悟文学的魅力。

     最初,陈天佑被诗词那优美的韵律所吸引。

    无论是五言绝句的简洁明快,还是七言律诗的工整严谨,每一首诗词读起来都朗朗上口,犹如一首首动听的乐章。

    他常常在课余时间,独自坐在学堂的庭院中,反复吟诵着那些经典的诗词,感受着韵律之美在唇齿间流淌。

    渐渐地,他开始不满足于仅仅欣赏诗词的韵律,而是渴望深入理解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一个秋雨绵绵的午后,学堂的窗棂上爬满雨痕。

    陈天佑捧着书卷,目光停留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上,反复咀嚼“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句,却始终无法参透诗人笔下空山的寂寥与生机。

    他攥着衣角,在学堂外的回廊下徘徊许久,最终鼓起勇气叩响夫子书房的门。

     夫子案头的青铜香炉飘着袅袅青烟,见他神色纠结,笑着将镇纸下泛黄的诗笺推过来:“可知为何诗圣笔下‘两个黄鹂鸣翠柳’要接‘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等陈天佑回答,夫子已起身推开雕花窗,指着庭院中摇曳的芭蕉与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峦,“诗词之妙,在于以景传情,以象表意。

    你看这雨打芭蕉,若单写雨势,不过是寻常描摹,但若借芭蕉歪斜之态,便可窥见风雨之烈。

    ” 这番话如醍醐灌顶,陈天佑当晚便在油灯下抄写了十首山水诗。

    当抄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烛火突然爆了个灯花,溅在宣纸上晕开墨点。

    他望着墨点出神,恍惚间竟看到塞外苍茫天地,孤烟如柱刺破暮色,刹那间豁然开朗,提起笔在旁批注:“炼字如炼心,一字既出,万象皆活。

    ” 为了更好地学习诗词,陈天佑开始主动向夫子请教。

    夫子见他对诗词如此痴迷,十分欣慰,不仅耐心地为他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意境营造和表现手法,还鼓励他尝试自己创作诗词。

    在夫子的指导下,陈天佑迈出了诗词创作的第一步。

     他的第一首诗词,是在一个春日的午后完成的。

    当时,他看到庭院中樱花盛开,花瓣如雪般飘落,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于是,他拿起笔,写下了一首简单的五言绝句:“春日樱如雪,纷飞落满庭。

    风摇花影动,疑似玉人临。

    ”虽然这首诗还略显稚嫩,但却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