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求知若渴 热情高涨

关灯
陈天佑对知识的渴望,恰似沙漠深处干涸龟裂的大地,在无尽的荒芜中,日夜盼望着甘霖的滋润,炽热而急切。

    这种渴望,如同燃烧的火焰,永不熄灭,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在启蒙学堂里,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学堂,陈天佑便早早地来到教室。

    那是个寒冬腊月的清晨,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脸颊,陈天佑裹紧单薄的棉衣,哈着白气,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积雪,向着学堂奔去。

    推开学堂的木门,“吱呀”一声,惊起了房梁上栖息的麻雀。

    他坐在冰凉的书桌前,轻轻翻开书本,开始诵读经典。

    那朗朗的读书声,清脆而有力,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课间休息时,其他同学都在外面嬉笑玩耍,打雪仗、堆雪人,欢笑声此起彼伏。

    陈天佑却常常独自坐在教室里,认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或是预习下节课的知识。

    有一回,他在预习《论语》时,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皱着眉头,在书本上圈点批注,写下自己的疑问和思考,等待着向夫子请教。

    夫子被他的好学所打动,不仅详细地为他讲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还拓展了许多相关的典故和道理,陈天佑听得入神,眼神中满是收获的喜悦。

     除了在学堂里学习,陈天佑还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来充实自己。

    回到家中,他总是迫不及待地钻进自己的小书房,那里虽然简陋,四面的墙壁有些斑驳,屋顶还时不时会漏雨,但却摆满了他心爱的书籍。

    这些书有的是他用自己积攒了许久的零花钱买的,有的是向同窗借阅的,每一本都被他视若珍宝。

     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书房的地板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带。

    陈天佑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翻开那本他好不容易从邻村秀才那里借来的《天工开物》。

    书中记载的各种神奇的工艺和技术深深吸引着他,他的目光在文字间穿梭,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世界。

    当翻到关于陶瓷烧制工艺的章节时,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书页上的文字,试图在脑海中勾勒出窑炉中那烈焰熊熊、泥土蜕变的场景。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夜幕悄然降临。

    家人叫他吃饭的声音从楼下传来,他头也不抬地应了一声,可心思却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他想象着工匠们如何精心调配陶土,如何把握火候,让原本普通的泥土变成精美的瓷器。

    直到把手中关于陶瓷烧制工艺的章节看完才肯放下书,此时饭菜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