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名将故事 榜样力量

关灯
悄离开了。

    得知消息的萧何,来不及向刘邦禀报,顾不上换上一身轻便的衣衫,连夜骑马追赶。

    月光下,萧何策马狂奔,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汗水湿透了衣衫,他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不堪,可他全然不顾,只是不停地挥舞着马鞭,催促着马匹加快速度。

    终于在一条蜿蜒的小路上追上了韩信。

    他拉住韩信的马缰绳,气喘吁吁地说:“你若走了,这天下还有谁能施展你的才华?汉王若得你相助,定能成就霸业,你我一同为这天下百姓谋福祉啊!”韩信被萧何的诚意打动,看着萧何焦急又真诚的眼神,心中一阵暖流涌动,随他返回。

     刘邦在萧何的极力劝说下,终于决定拜韩信为大将。

    拜将仪式上,军营中旌旗飘扬,锣鼓喧天。

    韩信身着崭新的战袍,腰间配着寒光闪闪的宝剑,昂首挺胸走上将台。

    面对全军将士的目光,他镇定自若,声音洪亮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说:“汉王胸怀大志,欲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

    今日,我韩信承蒙汉王信任,定当竭尽全力,助汉王横扫天下,建立不世之功!”随后,他向刘邦献上“汉中对”,详细分析天下局势,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天佑仿佛看到了汉军在栈道上佯装施工,工匠们挥汗如雨,尘土飞扬,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

    而韩信则率领精锐部队,翻山越岭,秘密行军。

    山间道路崎岖难行,荆棘丛生,士兵们的衣衫被划破,鲜血渗出,却无人喊累。

    当汉军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陈仓时,守将惊慌失措,城中顿时乱作一团,汉军势如破竹,迅速平定三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后的战场上,韩信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井陉之战中,面对数倍于己的赵军,韩信背水列阵。

    清晨,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汉军将士们背靠河水,身后是冰冷的河水,无路可退,心中满是决绝。

    韩信又派两千轻骑,趁着夜色,悄悄绕到赵军后方。

    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轻骑们小心翼翼地前行,马蹄都裹上了棉布,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他们到达赵军营地附近后,趁着敌军松懈,迅速拔下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红旗。

    赵军久攻不下,正准备撤回营寨,却发现营中已插满汉军旗帜,顿时军心大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韩信趁机率军前后夹击,喊杀声震天,赵军全线溃败。

    潍水之战中,韩信巧妙利用水势,在上游用沙袋堵住河水,河水在沙袋后越积越多,水面不断升高。

    韩信假装战败引诱龙且追击,龙且狂妄自大,率领军队毫不犹豫地渡河。

    当龙且的军队渡河到一半时,韩信下令扒开沙袋,汹涌的河水瞬间如猛兽般倾泻而下,将赵军冲得七零八落。

    士兵们在水中挣扎呼救,惨叫声回荡在河面上。

    韩信回军掩杀,龙且战死,齐地被平定。

    这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让陈天佑惊叹不已,也让他明白了信念与才能的重要性。

     岳飞,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的“精忠报国”精神更是让陈天佑敬佩不已。

    在汤阴县的一间简陋茅屋里,屋内光线昏暗,只有一盏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年幼的岳飞跪在母亲面前,眼神坚定如磐石。

    岳母手持银针,眼中满是不舍与期望,声音微微颤抖地说:“儿啊,如今国家危难,这‘精忠报国’四字,望你铭记于心,一生践行。

    ”说罢,岳母便将银针缓缓刺入岳飞的后背,每刺一下,岳飞都咬紧牙关,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鲜血染红了衣衫,但他没有喊一声疼。

    刺字完毕,岳飞起身,对着母亲郑重地说:“孩儿定不负母亲期望,保家卫国!”这一幕,深深印在了陈天佑的心中。

     岳飞自幼勤奋好学,天还未亮,四周一片漆黑寂静,只有几声犬吠打破夜的宁静。

    他就来到院子里练习武艺,手持长枪,一招一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