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诗画无意成谶言,和尚施法醒痴人
关灯
小
中
大
【诗画定前缘】——
世间诸事,冥冥之中似有定数,历经种种,我对此深信不疑。
回溯至乾隆戊子年的那个春天,万物复苏,空气中弥漫着蓬勃的生机。
一日,好友兴致勃勃地携来一幅《蕃骑射猎图》,恳请我为其题诗。
展开画卷,但见白草连天,无边无际,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草丛间野兽膘肥体壮,正悠然觅食。
画中蕃人英姿飒爽,挽着强弓,胯下骏马四蹄生风,如离弦之箭般飞驰,那气势,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纳入掌控。
我凝视良久,灵感泉涌,挥毫泼墨,写下“白草粘天野兽肥,弯弧爱尔马如飞。
何当快饮黄羊血,一上天山雪打围”。
彼时,不过是沉浸在画作意境中,随性而发,丝毫未曾料到,这几句诗竟如神秘的谶语,悄然为我之后的人生轨迹埋下伏笔。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瞬到了这一年的八月。
命运的巨轮毫无征兆地开始转动,一纸调令,竟将我派往遥远的西域从军。
当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呆立当场,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春天所题的那首诗,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惶惑,难道一切真的早已注定? 回想起往昔,还有一段奇妙的缘分。
董文恪先生与我情谊深厚,曾精心为我绘制了一幅《秋林觅句图》。
画里秋意正浓,霜叶似火,在秋风中簌簌作响,一位文人雅士漫步于秋林之间,或驻足沉思,或举目远眺,似在寻觅灵感,酝酿诗句。
那意境,清幽而深远,我对这幅画爱不释手,时常拿出来细细品鉴。
谁能想到,多年后我来到乌鲁木齐。
一日闲暇,信步城西,竟踏入一片令人惊叹的深林。
老木参天,枝叶繁茂,遮天蔽日,阳光透过层层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
抬眼望去,古木高耸入云,一眼望不到尽头,这片深林竟绵延数十里之广。
更让我惊讶的是,林中一座亭子静静伫立,走近一看,匾额上题着“秀野”二字,乃是前将军伍公弥泰所建。
我缓缓步入亭中,四周静谧无声,唯有微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相伴。
举目四望,眼前之景与多年前董文恪先生所绘的《秋林觅句图》竟如此相似,仿佛时光倒流,我置身画中。
刹那间,过往的种种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不禁感叹命运的神奇与玄妙。
乾隆辛卯年,我结束了在西域的征程,回到京城。
闲暇之余,再次端详那幅《秋林觅句图》,又回想起在西域的种种经历,心中感慨万千。
于是,我研墨铺纸,提笔写下一首绝句:“霜叶微黄石骨青,孤吟自怪太零丁。
谁知早作西行谶,老木寒云秀野亭。
”霜后的树叶微微泛黄,青色
回溯至乾隆戊子年的那个春天,万物复苏,空气中弥漫着蓬勃的生机。
一日,好友兴致勃勃地携来一幅《蕃骑射猎图》,恳请我为其题诗。
展开画卷,但见白草连天,无边无际,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草丛间野兽膘肥体壮,正悠然觅食。
画中蕃人英姿飒爽,挽着强弓,胯下骏马四蹄生风,如离弦之箭般飞驰,那气势,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纳入掌控。
我凝视良久,灵感泉涌,挥毫泼墨,写下“白草粘天野兽肥,弯弧爱尔马如飞。
何当快饮黄羊血,一上天山雪打围”。
彼时,不过是沉浸在画作意境中,随性而发,丝毫未曾料到,这几句诗竟如神秘的谶语,悄然为我之后的人生轨迹埋下伏笔。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瞬到了这一年的八月。
命运的巨轮毫无征兆地开始转动,一纸调令,竟将我派往遥远的西域从军。
当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呆立当场,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春天所题的那首诗,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惶惑,难道一切真的早已注定? 回想起往昔,还有一段奇妙的缘分。
董文恪先生与我情谊深厚,曾精心为我绘制了一幅《秋林觅句图》。
画里秋意正浓,霜叶似火,在秋风中簌簌作响,一位文人雅士漫步于秋林之间,或驻足沉思,或举目远眺,似在寻觅灵感,酝酿诗句。
那意境,清幽而深远,我对这幅画爱不释手,时常拿出来细细品鉴。
谁能想到,多年后我来到乌鲁木齐。
一日闲暇,信步城西,竟踏入一片令人惊叹的深林。
老木参天,枝叶繁茂,遮天蔽日,阳光透过层层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
抬眼望去,古木高耸入云,一眼望不到尽头,这片深林竟绵延数十里之广。
更让我惊讶的是,林中一座亭子静静伫立,走近一看,匾额上题着“秀野”二字,乃是前将军伍公弥泰所建。
我缓缓步入亭中,四周静谧无声,唯有微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相伴。
举目四望,眼前之景与多年前董文恪先生所绘的《秋林觅句图》竟如此相似,仿佛时光倒流,我置身画中。
刹那间,过往的种种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不禁感叹命运的神奇与玄妙。
乾隆辛卯年,我结束了在西域的征程,回到京城。
闲暇之余,再次端详那幅《秋林觅句图》,又回想起在西域的种种经历,心中感慨万千。
于是,我研墨铺纸,提笔写下一首绝句:“霜叶微黄石骨青,孤吟自怪太零丁。
谁知早作西行谶,老木寒云秀野亭。
”霜后的树叶微微泛黄,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