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淮水新生,众志成新城

关灯
疏通邗沟的工地上,彩旗飘扬,人声鼎沸。

     青年男子们赤着膀子,喊着号子,挥舞着锄头、铁锹,奋力挖着河道里的淤泥。

    这些淤泥积了多年,又黑又臭,一锄头下去,溅得满身都是,可没有人叫苦叫累。

    他们大多是曾经的船工家属,或是被马邈欺压过的百姓,此刻能亲手疏通这条曾吞噬亲人的河道,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畅通的水路,心中充满了干劲。

     “嘿哟!加把劲哟!” “挖通这截,就能放船咯!” “想想以后,盐船能直接开到家门口,日子就好过啦!” 号子声、吆喝声、工具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激昂的劳动乐章。

     老年人们则组成了“后勤队”,他们提着水桶,端着凉茶,穿梭在工地间,给年轻人递水擦汗。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汉,颤巍巍地给龙天策递过一碗凉茶,感慨道:“龙将军,多谢你们啊!马邈在时,谁敢想能有今天?这河通了,咱盱眙的日子,就像这河水一样,顺畅啦!” 龙天策接过凉茶,一饮而尽,抹了把嘴,笑道:“大爷,这不是我们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

    ”他此刻没穿铠甲,只着一身短打,和百姓们一起挥汗如雨,指导大家用更省力的方式挖掘,金发黑眸在阳光下闪着光,丝毫没有少年将军的架子。

     妇女和孩子们也没闲着。

     她们在工地旁搭起了简易的灶台,升起袅袅炊烟,为劳作的人们准备饭菜。

    妇人们洗菜、切肉、蒸馒头,动作麻利;孩子们则提着篮子,穿梭在人群中,给父亲、兄长送饭送菜,稚嫩的童声喊着“爹爹加油”“哥哥喝水”,给紧张的劳动场面添了几分温情。

     玉倾城也加入了她们的行列。

    她没穿公主的华服,只着一身布裙,正和几个妇人一起揉面。

    她的动作虽不如农妇熟练,却做得认真,银发用布巾束起,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紫眸中却满是笑意。

     “公主殿下,您怎么也来干活了?”一个妇人不好意思地说,“这粗活哪能让您做。

    ” “都是为了盱眙好,不分贵贱。

    ”玉倾城笑着说,“你们看,这面揉得差不多了吧?”她不仅参与劳作,还根据自己的学识,指导大家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又教孩子们认字、数数,工地上竟临时办起了“扫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