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暗潮涌动:玉佩背后的权谋较量

关灯
晨光穿透奉天殿的鎏金窗棂,在朱标掌心那枚刻着“燕”字的玉佩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他凝视着这枚沾染血迹的玉佩,昨夜刺客临终前的狞笑仿佛还在耳畔回荡。

    御书房外传来太监的通传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太子殿下,宋濂大人求见。

    ” 朱标迅速将玉佩收入袖中,沉声道:“宣。

    ” 身着月白色长袍的宋濂快步而入,行礼后目光扫过满地狼藉的奏折,眉头微蹙:“殿下一夜未眠?” “昨夜遇刺之事,想必宋大人已有所耳闻。

    ”朱标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宫墙下往来的宫人,“刺客身上发现此物,宋大人可认得?”说着,他将玉佩递了过去。

     宋濂接过玉佩,瞳孔骤然收缩:“这...这是燕王殿下王府的徽记。

    ”他压低声音,“殿下,此事干系重大,万不可轻举妄动。

    燕王手握重兵,在朝中亦有党羽...” “我自然知晓。

    ”朱标打断他,目光深邃,“但此事若不彻查,日后必成大患。

    ”他顿了顿,“宋大人,可有什么良策?” 宋濂沉思片刻,道:“殿下不妨以推行新政为由,试探各方反应。

    一来可转移视线,二来若有人从中作梗,便可顺藤摸瓜。

    ” 朱标颔首,心中已有计较。

    次日早朝,当他提出减免江南赋税、鼓励商贾通商的新政时,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太子殿下此举,是要坏了祖宗规矩!”户部尚书拍案而起,“我朝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乃是祖训!” 朱标目光扫过这位鬓发斑白的老臣,语气不卑不亢:“自开国以来,百姓历经战乱,民生凋敝。

    如今江南一带商贾云集,若能善加引导,既能充盈国库,又可减轻百姓负担,有何不可?” “殿下说得轻巧!”另一位大臣冷笑,“商贾逐利,难免滋生贪腐,届时如何收场?” 朱标正要反驳,却见朱元璋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这位铁血帝王眯起眼睛,打量着自己的儿子:“标儿,你可有具体章程?” 朱标心中一喜,从容上前,从袖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奏折:“儿臣提议,在应天府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商业往来。

    凡交易赋税,皆有明文规定,且由御史台监督,确保公正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