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应天惊变:藩王制的破局之策

关灯
制调配;三..."他顿了顿,直视朱元璋的眼睛,"藩王世子需入应天国子监读书,以示君臣之礼。

    " 殿内死寂。

    魏国公徐辉祖突然出列,手中捧着一叠弹劾奏折:"陛下,太子此举分明是要架空藩王!想当年太祖爷分封诸王,是为了拱卫皇室..." "拱卫皇室?"朱标冷笑,抽出袖中密信甩在地上,"那为何燕王私通北元,宁王的骑兵在应天纵马烧街?这拱卫,究竟是卫国,还是祸国?"他转向宁王,"王叔若觉得本宫冤枉了你,大可看看这封信——" 信笺上"燕王约定事成后割让大宁卫"的字迹刺痛了宁王的眼。

    朱权脸色青白交加,忽然跪倒:"皇兄明鉴!臣弟实乃受燕王蛊惑..." "够了。

    "朱元璋突然抬手,目光在朱标腰间的尚方宝剑上逡巡,"标儿的奏请,朕准了。

    但藩王乃国之柱石,"他的声音突然柔和,"需从长计议。

    " 退朝后,朱标被留在御花园。

    朱元璋望着池中破冰而出的锦鲤,忽然道:"你可知,朕为何封你那些弟弟为藩王?"未等回答,他已长叹,"因为朕怕啊——怕你像宋文帝那样,被权臣弑杀;怕你像汉惠帝那样,被母后专权。

    " 朱标心中一震。

    他忽然明白,朱元璋的分封,不是信任儿子,而是在用血缘对抗权臣。

    但这个来自现代的灵魂知道,藩王割据的危害,远甚于权臣专政。

     "父皇,"他忽然跪下,"宋文帝的悲剧,不会在儿臣身上重演。

    因为儿臣要的,"他抬头望向紫禁城的琉璃瓦,"是让大明的江山,不再需要靠血缘来维系。

    " 当夜,东宫突然闯进不速之客。

    朱棣的亲信浑身是血,怀中抱着烧剩的账册:"殿下,燕王要对新政动手了...他联合勋贵,打算在您推行‘商税改革’时..."话未说完,已气绝身亡。

     朱标盯着账册上的"胡惟庸旧党"印记,忽然想起历史上那场血腥的胡惟庸案。

    原来朱棣的阴谋,从来不是单打独斗——他在圈禁期间,竟悄悄收拢了开国勋贵的残余势力。

     "传令宋濂,"朱标握紧案头的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