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秋狝烽烟:双面君主的终极考验

关灯
,正是朱棣在辽东豢养的死士,颈后刺青在月光下泛着幽蓝。

     "殿下,大营西南角防守薄弱!"亲卫的提醒让朱标回过神。

    他展开改良后的神火铳,瞄准粮草堆的了望塔。

    扳机扣动的瞬间,火光映出塔楼上晃动的身影——那是燕王府的长史,正举着令旗指挥调度。

     "原来如此。

    "朱标轻声呢喃。

    他终于明白,朱棣所谓的"圈禁"不过是幌子,通过凤阳地宫的密道,他一直在遥控指挥鹰卫与北元的协同作战。

    此刻长史的出现,正是连接胡惟庸余党与外敌的关键节点。

     "集中火力,烧粮草!"朱标挥动令旗,五十架神火飞鸦腾空而起,带着硫磺火砸向北元大营。

    夜风助燃,瞬间将堆积如山的粮草化为火海,鹰卫们的呼哨声中,混杂着汉语的咒骂——那是朱棣派来的汉人火器手。

     松亭关的厮杀声持续了三天三夜。

    当蓝玉的骑兵拖着北元小王子的狼头大旗归来时,朱标正在检视从鹰卫身上搜出的密信。

    羊皮纸上的朱砂字刺痛双目:"破应天后,燕王封北平王,裂土分疆——蒙古大汗印。

    " "殿下,抓到了燕王府长史!"士兵的禀报打断思绪。

    朱标看着跪在面前的中年人,忽然露出笑容:"你跟着燕王二十年,可知道他为何在密信里用‘秋狝’二字?"未等回答,他已抽出玄铁剑,"因为他知道,父皇每年秋日都会咳血,旧疾发作时,便是他夺权的良机。

    " 长史的瞳孔骤缩,显然被说中心事。

    朱标转身望向关外的残阳,剑刃在他手中轻轻颤抖——那不是恐惧,而是愤怒。

    他忽然明白,朱棣的阴谋从来不是单纯的夺权,而是要将大明拖入南北分裂的深渊,如同历史上的宋金对峙。

     "押回应天,交给三法司会审。

    "朱标将密信收入袖中,"另外,派人去凤阳地宫,"他顿了顿,声音冷得像关外的积雪,"请燕王‘移驾’应天,本宫要与他当面对质。

    " 回师途中,朱标收到宋濂的八百里加急:"陛下病重,已移驾西宫;宁王党羽在应天纵火,声称‘太子穷兵黩武’;更紧要的是..."信末用朱砂画着崩塌的钱袋,"内库空虚,新政税银未及入库。

    " 他望着手中染血的玄铁剑,忽然想起朱元璋在奉天殿说的"握刀的手"。

    此刻这把剑上,既有北元的血,也有汉人的血——那些被朱棣蛊惑的鹰卫,本是大明的子民,却成了分裂国家的棋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传令下去,"朱标对亲卫道,"大军暂驻通州,本宫率千骑